張亮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在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激發探索欲望,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將主要分析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 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使得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數學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的重點在于合理安排教育教學難度、進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生的數學教學出發點在于全面發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教學內容互為結合,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數學知識[1]。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維能力,從而顯著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學生既要長知識,又要長智慧,必須重視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充分掌握好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夠更為深刻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不是隨著知識的增長而增長,而是要通過一定的方式經過相關訓練,才能夠得到發展。
1.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基本方法
通過總結當前教育教學經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演繹歸納方法。此種方法是一種推理教育教學方法,數學知識中的所涉及到的法則和運算等均歸屬于演繹歸納之中,從而便于學生掌握不同事物之間所存在的聯系,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分類比較法。此種方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分析方法,比較法能夠幫助學生確定不同研究對象的不同和相同之處,比較是思維想象的基礎條件,分類比較方法則貫穿在初中數學學科的各個章節之中。
(3)綜合分析方法。此種分析方法是將所有研究對象聯系起來,可以幫助初中生更為快速地獲取研究對象的本質。
(4)概括與抽象法。此種方法要求學生能夠總結不同事物之間的異同點,將其歸納在一個類別之中,再從中找尋到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對于數據中的計算題目,學生要充分了解好概括能力,在短時間之內將題目歸納到簡便算法之中,最終顯著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率。
2.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基本策略
2.1科學安排好教育教學難度,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學生所需要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有諸多 不同之處。對初中生來說,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夠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好教育教學難度,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入手,逐步引出比較困難的問題,不斷尊重好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構建良好的邏輯思考模式。
2.2合理安排好教育教學進度,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
教師在課程大綱的基本要求之下,合理安排好教育教學內容,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2]。在初中認識線段部分之中,米和毫米等均是基本的長度單位,線段則是由很多毫米和米組合而成。在第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基本長度單位,在第二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先進行發問毫米和米之間存在何種聯系。教師對于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予以積極鼓勵,對于錯誤回答的學生也不要嚴厲批評,而是應該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正確回答。
2.3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地學習好教育教學方法和教育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傳統的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要合理設置好課前與課后的內容聯系,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發現數學知識和探索數學知識的基礎樂趣。初中數學學習是為后續高中乃至大學的數學學習建立良好基礎的重要階段,這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而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是通過分析問題并推導、建立模型,從而更好的理解數學問題,對于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具有積極影響。
3.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基本方式
3.1積極把握好問題的引出方式
從本質上來看,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和復雜性高的思維活動,在數學課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重視好問題的引出方式[3]。教師如果能夠采取積極的引出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除此之外,想要提高初中數學的整體教學效果,在提出問題之后,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產生的因果。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歸納演繹方法和比較方法等加以思考,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2積極把握好練習題的難度
在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練習題占據重要一環,合理的練習題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好基礎知識,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顯著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基于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來設計好練習題,讓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努力來解決問題,不僅僅使得學生獲得成就感,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加快樂地學習。
3.3根據學生的差異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指導學生,注重培養初中生的思維習慣,積極鼓勵學生能夠解答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解釋清楚數學的邏輯性,積極指導每一道題目的不同解答方式。教師不應該局限于一種方式之中,應該保證學生能夠在正確思路的前提之下鼓勵學生探索多樣化的解答方式。除此之外,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上述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還需要考慮如何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數學教學出發點在于全面發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教學內容互為結合,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數學知識[1]。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維能力,從而顯著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學生既要長知識,又要長智慧,必須重視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充分掌握好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夠更為深刻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在初中數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邱全東.探析初中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途徑[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5,(10):222-222.
[2]陳靜.芻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7,(9):29,31.
[3]韓龍淑.專家型教師與熟手教師運用元認知提示語的數學課堂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6,25(4):59-62.
[4]楊巧茹.開啟數學思維之門——《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實踐與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9):157-158.
[5]陳麗娜.培養數學思維提升科學素養--談繪本對完善學生數學思維與方法的作用[J].新課程·初中,2015,(3):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