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文章主要介紹了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的可行性策略,以期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策略
作為一種基本的數學能力,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計算能力的提高成為了小學數學的基礎教學內容。但是,不少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過多采用題海戰術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不高,數學學習能力較低,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重視加減法教學的積極作用,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加減法教學活動,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要任務。
一、 利用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中,一味采用題海戰術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會嚴重挫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并且不利于真正促進學習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要從新的教學理念出發,認識到數學教學應該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和基礎,并采用更加靈活地方式來進行學生興趣的激發。興趣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游戲教學是小學生比較鐘愛的學習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采用數字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樣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有著積極的意義。例如,教師在計算教學時可以出一些簡單的計算題目,組織學生玩“擊鼓傳花”的游戲,當花落到某一位學生的手中時,那位學生便要站起來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誤,學生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如果回答正確,就會得到獎勵。在獎勵和游戲本身的吸引之下,小學生的注意力立即就會被課堂吸引,從而積極投入其中,并在玩樂中學習和應用更多計算知識。當然,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教師也需要加強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分析,然后根據身心發展特征規律合理設計游戲。如小學生正處于具體抽象思維發展階段,需要以具體事物為學習的參照物。因此,教師就可以設計具體的事物或者小學生經常接觸到的事物進行教學。例如,在 “認識時間”時,教師可以給出8點過了2個小時是幾點?下午16點距離造成9點是幾個小時等?的問題,然后采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搶答和運算,這樣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口算能力的目的。
二、 營造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能會出現隨意講話、做小動作的現象。這是小學生的生理發展特征,教師無法完全避免學生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能夠強制性要求學生端端正正做好,最好兩手靠后進行學習。而要盡量以科學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幫助學生關注學習本身而不是其他的事物。情境創設可以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亂動、亂說話,以此適用于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學習,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買賣學習用品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商家,來演示交易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開學了,王麗爸爸給了她20元錢,讓她去商店買學習用品,王麗花了5元錢,買了一個文具盒,花了2元錢買了一盒鉛筆,花了1元錢,買了一塊橡皮擦,請問王麗總共花了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剩下的錢夠買一支5元錢的鋼筆嗎?讓學生結合平時買東西的情況,進行加減法計算,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三、 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復雜,一味采用灌輸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只能夠保證學生掌握數學理論,而不能保證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傳授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情況下,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兩位數的加減時,如果小學數學教師一直讓學生通過列式計算的方式,計算結果,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形成固定的數學學習模式。思維定勢對學習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數木棒、數石子等實踐活動,進行數學運算,打破學習的固有思維和模式。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球,把小球放到不透明的口袋里,然后在黑板上列出幾道計算題目,讓小學生去口袋里拿出相應個數的小球,以引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四、 聯系日常生活,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學生素質的培養受到廣泛關注,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能夠從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方面著手,提高教學質量。在綜合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一直是素質教育提倡的重點內容,而要提高學生在這兩個方面的發展必須要求教師能夠從教學內容和方法著手,重視實踐生活與教材內容的聯系,設計更多的實踐活動項目或者任務,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需要買學習用品、買衣服、買零食水果等,這些買賣的過程中通常都會涉及計算的有關知識,教師可以從這些實踐活動入手,合理設計教學程序和形式。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數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加減法運算是數學知識中的基礎,也是實踐活動中人們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幫助小學生打好這方面的基礎,才能夠促進小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活動教學情景教學和游戲教學等方式進行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殷慧.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2):52.
[2]包海英.小學數學加減法的教學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6,(2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