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嘯
摘要:通過對廣播操——《青春的活力》教學過程的回顧和研究,全面的分析了學好本套操的特點、基本教學過程和動作的基本掌握過程。其中通過對陰雨天一節特殊體育課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如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好廣播操。并且對教材難度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作了反思。
關鍵詞:基本教學過程;動作掌握過程;自主學習
一、 前言
廣播操是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能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預防長時間靜坐學習對機體的有害影響,是我國廣大中小學課間積極休息的主要內容。我校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14年連續4年獲得常熟市級廣播操比賽一等獎。
二、 廣播操——《青春的活力》主要特點
中學生廣播操——《青春的活力》體現了青春期年齡段學生的審美情趣,吸納了現代健美操、健身及某些特色體育項目的模仿動作。整套廣播操連貫順暢深受中學生喜歡。其中吸納了現代健美操、健身舞,及某些特色體育項目。例如:高爾夫的模仿動作。使內容豐富新穎,整體連貫流暢。學生大部分對新操有興趣,樂于學習。
本套廣播操連貫性強,平均有72.9%的學生及89.1%的教師肯定了動作的連貫性。
教師和學生對廣播操的喜歡比例統計表
人員廣播體操《世界真美好》《雛鷹起飛》《初升的太陽》《時代在召喚》《青春的活力》
教師94.10%73.30%80.00%75.00%60.00%
學生96.00%96.10%61.50%68.40%70.00%
教師和學生剛接觸廣播操——《青春的活力》時,第一感覺也許就是:有一些難度。當然比起以前的第八套廣播操,動作是復雜多了。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普遍都能夠熟練地掌握。因此,本套廣播操,有一定難度,但是在初中生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內。
一套廣播操難度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學習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也相應的增加。用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復習,是學好廣播操——《青春的活力》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一線體育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學好。
三、 廣播操——《青春的活力》教學階段和課時安排
廣播操的學習基本分為:初學階段、復習階段和鞏固提高階段三個階段。
初學階段:要求是初步掌握全套廣播操動作。根據廣播操——《青春的活力》的難度特點。在初學階段,每1節課學習2節的動作,效果最好。其中第1節課中,預備節和第1節,第2節廣播操一起學習。全套有8 節操,4節課可以學完。
復習階段:初步掌握全套廣播操動作的基礎上,進入復習階段。要求是學生連貫的做出廣播操。每1節課安排復習4節操,2節課可以完成。
鞏固提高階段:要求聽音樂做出全套廣播操,并且動作正確到位。主要練習內容是聽廣播操音樂反復練習,糾錯,練習,糾錯。2節課可以完成。如果需要進一步提高廣播操動作質量以達到有節奏感,有韻律感的良好水平,就需要再復習2節課。
綜上所述,中學生學好廣播操——《青春的活力》教學達到良好水平,至少需要10節課。
四、 每一節廣播操的動作掌握過程:粗略地掌握動作階段;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動作的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
1. 粗略地掌握動作階段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建立動作的正確表象概念,防止和排除不必要的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使學生在反復練習過程中,粗略地掌握動作。
本階段以1-4拍動作為一個周期,學生能夠連續的粗略做出1-4拍動作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復習2分鐘,加深理解動作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2. 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
這一階段教學主要任務,是在粗略地掌握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牽強、緊張和多余甚至錯誤的動作,加深理解動作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掌握動作技術的細節,建立動作的動力定型,提高動作的協調與節奏。
在這個階段,一般都會出現動作的分化,此時學生通過相互的學習和幫助,可以很快的消除牽強、緊張和多余甚至錯誤的動作,加深理解動作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掌握動作技術的細節。教師再進行示范,學生跟著練習,就可以建立動作的動力定型。
3. 動作的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
這一階段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鞏固發展已形成的動力定型,使學生能熟練、省力、輕松地完成動作,并能在各種變化的條件下,靈活自如地運用。
根據廣播操——《青春的活力》的難度特點,在循序漸進和由簡到繁的原則下,改變練習條件,放廣播操音樂練習,使學生動作靈活自如,這樣就可以學習好一節廣播操了。
五、 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自主學習
在廣播操教學過程中,有一天,天氣有時陰有時雨。但還是準備室外學習廣播操。組織學生在自行車棚邊的空地上學習。剛上課沒多久,教師講解并示范了半節操就開始下雨了,于是只好安排學生到車棚下自己復習。沒過5分鐘雨就停了。于是繼續學習,當學生練習完一次所教的一節廣播操,又開始下雨,于是又安排學生到車棚下自己復習。由于地方小,大部分學生只是在相互討論,有個別學生在自己練習。沒過5分鐘雨又停了,于是繼續抓緊時間學習廣播操。在一節課中,由于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車棚下復習。直到下課前的10分鐘,雨終于停了。學生集體做了幾次所學的兩節廣播操。按我們通常的想法,學生練習時間非常少,廣播操一定掌握的非常差。但事實正好相反,學生不但學會了兩節廣播操,動作連貫到位。而且出現的錯誤比平時教學過程中少。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仔細分析后得出結論:一節由于客觀因素導致的學生自主學習課,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相互交流,加深了對廣播操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上課時下雨,客觀上浪費了大量的練習時間。但學生主觀上希望能盡快學會廣播操。于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課堂模式,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模式。而且,學生相互的交流更深化了對本操的理解,動作越來越規范。
雖然這只是發生在特殊天氣環境下的一節體育課,但它所給我們的啟發是很多的。特別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因此,在之后的廣播操教學過程,需要積極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積極性。具體要求是:每次學生初步掌握動作后,安排學生分組復習5分鐘,在一種歡樂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充分自由的交流溝通,看看他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梳理學習內容,重新調整自己的理解。改變教學模式后,廣播操學習效率提高很快,基本6-8節課就可以達到良好水平。學習效率有明顯提高。
實踐證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迅速跨越體育教學中動作掌握中的三個普遍階段:粗略地掌握動作階段;改進與提高動作階段;動作的鞏固與運用自如階段。而且廣播操教學難度不是很高,內容適合初中生學習掌握,所以自主學習效果良好。進一步反思一下,有時候也許是教師們過高估計了廣播操教學難度,和過低估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實踐證明只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內容還是可以迅速掌握的。
由此聯想到平時教學中,許多并不是很難的教學內容,完全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初中體育中考內容籃球運球和排球墊球等技術并不十分復雜的項目,教學中如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作用,一定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 總結
通過對廣播操教學過程的深入研究,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啟發我們一線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難度,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在教學中的積極意義,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第二套全國中小學生(幼兒)系列廣播操教師參考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美]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