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為綱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快速輔助記憶的結構性思維。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涉及的非常多,尤其對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于高中物理復習來說,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熱情,更好地理清思維的脈絡,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對思維導圖的概念和用途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重點闡述了思維導圖在物理復習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思維導圖;應用
思維導圖與人的大腦的思維方式十分相似,能夠把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地體現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觀念,更好地提高學習質量。高中物理教材中,涵蓋的知識比較多,敘述方式也比較抽象,對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很高的要求,而在物理復習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引導學生理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提高學生自如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 思維導圖的概念和用途
(一) 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也稱為心智圖,是一種新型的思維模式,通過圖文并重的方法把主題之間的關系用層級圖展現出來,把關鍵詞和顏色、圖像等連接起來,充分發揮出了左右腦的機能,有效利用了記憶的規律,幫助人們在邏輯、想象二者之間平衡地發展。
思維導圖最開始是為了打破傳統的線形筆記而出現的,充分利用了顏色、圖畫等圖文形式來提高人們的記憶能力,使人們輕而易舉地掌握整個知識結構和體系;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中央圖形上,使思維過程變得更加具有創造性,幫助人們更好地記憶和分析,同時也提高了感知能力、思維能力。
(二) 思維導圖的用途
思維導圖在生活、學習中被廣泛地應用,同時也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它的應用方面包括下面幾點。
(1)筆記:例如在學習、閱讀、面試、開會時需要記錄的要點,當接收到信息之后,把要點濃縮為詞語,再把與之相關的意念用線連接在一起,更好地組織起來,方便人們的記憶,同時也便于了解、總結信息。
(2)溫習:例如在預備考試、預備演說時,把大腦中的資料和意念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可以把原有的思維導圖以預習的方式畫出來,這樣能夠加深記憶,更好地組織意念。
(3)小組學習:例如在小組討論、家庭計劃等需要共同思考的活動中,以小組的形式共同畫出思維導圖,首先由一個人把自己的意念畫出來,然后把多個人的思維導圖組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完善的思維導圖,同時還能提高團隊合作水平,產生更多的創意。
(4)創作:例如在新計劃、寫作等需要創新的活動中,要先把同主題相關的意念都記錄下來,包括新的或不可能完成的,然后休息一段時間,再把意念重新進行組織,再休息,在這個階段就會有創意產生,然后再用思維導圖去改寫,能夠很好地把意念聯系到一起。
(5)展示:例如在個人計劃、行動計劃等需要在行動之前進行思考的活動中,通過思維導圖把所有要留意的意念都表示出來,組織成有目標的計劃,這樣做在完成設計之后能夠快速地寫出報告,使他人能夠更容易地了解計劃脈絡。
二、 思維導圖同物理復習的整合
(一) 用思維導圖制訂復習計劃
復習計劃雖然很多同學都有做過,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沒有清楚的流程,而使用思維導圖制訂復習計劃能夠體現出重點的知識,得到清晰的知識網絡圖,能夠以主題為中心進行思考,更好地執行復習計劃和相互交流。
(二) 用思維導圖整理復習提綱
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交流和分析,我們發現學生的復習只是停留在做題的層面上,缺少對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完善,而讓學生自己用思維導圖來整理復習提綱,能夠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復習、總結、歸納,同學之間也能夠更好地交流和溝通,這些環節的前提在于教師要積極地指導、引導學生畫出正確的思維導圖。
(三) 用思維導圖引導課堂討論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上課的效率有著直接的關系,比較高效的復習課過程就是用三十分鐘去討論并完成思維導圖,用十五分鐘去思考畫思維導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雖然看起來浪費時間,但是在后十五分鐘里,學生一方面能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復習,有效地掌握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四) 用思維導圖記筆記
由于學生不能及時地把課堂上的內容進行總結,導致筆記上只是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缺乏關聯性,而使用思維導圖記筆記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思維過程。
三、 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復習中的應用
(一) 《力與平衡》單元的應用
《力與平衡》單元是整個高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力”貫穿于整個高中物理中,同時“平衡”這部分知識同電、熱等知識也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好壞同后續復習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的學生來講是盲目的,教師首先要進行思維導圖的示范,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示已經完成的本單元的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二) 《牛頓運動定律》單元的應用
牛頓運動定律不僅是力學知識的核心,同時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必須要正確理解力和運動二者之間的關系,能夠順利地使用牛頓定律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為日后的圓周運動、機械能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高考物理中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很高,學習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復習,因此教師在《牛頓運動定律》講授完畢之后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畫出思維導圖,同時還要與后面的知識點進行適當的聯系,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最后同學之間還要互相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并對優秀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如圖2所示。
(三) 《電阻的測量》單元的應用
《電阻的測量》是電學實驗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考實驗考查中的一項重點內容,設計思路如下:思維導圖的中心為伏安法測電阻中的“測量電路”和“供電電路”,把測定電阻的五種方法合理地融合到一起。《電阻的測量》這部分知識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后面很多物理實驗的思維方式都同這部分相似;通過對本實驗的學習,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對其他物理實驗的理解和掌握能夠起到推動性的作用,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四) 《電場》單元的應用
《電場》單元的特點分為以下三點,第一,概念較多,包括電場力、電勢差、電勢能、點電荷、電容、元電荷等;第二,概念比較抽象,對概念的定義還涉及很多物理研究的方法,例如電荷的概念、定義電勢能的類比法、引入電場線的物理模型法等;第三,概念之間具有很復雜的關系,例如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關系等。這些特點都導致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出現困難,不能很好地形成解題思路。
因此在復習時除了關鍵詞和發散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主題的線索把它們連接到一起,體現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加深對電場的理解。可以使用電場力和電場能這兩條主線串起概念,在電場力中,把電場力和電場強度之間的關系體現出來,再引入源電荷和檢驗電荷的概念;在電場能中以電勢為起點,引出電勢差。在分析的過程中只要是學生自主發現的有主題的聯想,都是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一方面能夠形成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還能學會推理、歸納等方法,把知識轉變為能力,電場的思維導圖如圖4所示。
(五)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單元的應用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問題屬于近代物理知識,是進一步探究光的本性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建立相位和周期的聯系、光程差和相位差的聯系,能夠培養學生將物理問題數學化,從數學公式中理解物理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導圖的制作,一方面提高了對物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合作意識。本單元的思維導圖如圖5所示。
四、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能夠看出,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復習中具有極好的效果,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建立了完善的知識網絡和體系,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成績;另外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推動了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變化。
參考文獻:
[1]陳鋒.思維導圖在高三物理復習課中的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2]張朝陽.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復習課上的運用初探[J].神州,2014,(14):155.
[3]艾靜,熊建文.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綜合性問題分析中的應用[J].物理教師,2013,(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