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馳宇??
摘要:將機器人教育引入小學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強化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實踐教育活動平臺,教師要抓住要點進行組織,自主組建社團打造更具活力的活動載體,自主實施管理彰顯學生能力的充分發展,自主選擇內容體現活動內容的精彩生動,自主整合資源保障課外拓展的有效開展,自主展示成果激發學生參與的內生動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機器人教育;分析研究
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目的是為了抓早抓小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在當前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升一定要抓實抓牢,組織好課堂教學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拓展課外空間并且提升活動的質量與層次,對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將機器人教育引入信息技術課外教學,是補充和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路徑,本文將做簡要分析。
一、 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引入機器人教育的意義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外活動中引入機器人教育,主要是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了解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動手嘗試實踐操作設計或組裝機器人,幫助學生加深對信息化、力學以及機械原理等方面的掌握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素養。機器人研究引入信息技術課外活動,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強化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現代信息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教學與機器人研究有著許多交集,機器人教育不僅融合了智能控制技術,還廣泛涉獵機械、力學等方面知識,指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基礎上,了解機器人工作原理,組裝調試機器人以及下載程序進行操作等,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是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要讓小學生熟悉網絡與信息,更為重要的是要能夠自主創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在信息技術課外空間活動中進行機器人教學,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組裝機器人、調試傳感器以及下載程序等,以及自己或者小組合作設計一些具有機器人雛形的裝置,能夠極大地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有利于完善實踐教育活動平臺。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提出的重要目標。拓展和延伸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空間,是對課外實踐教育平臺的重要補充和完善,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載體,特別是將機器人教育引入其中,實現了信息技術素質培養的與時俱進。
二、 信息技術課外空間與機器人研究融合的路徑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外活動中融入機器人教育,更好地發揮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提升和綜合能力提高的促進作用,應當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 自主組建社團——打造更具活力的活動載體。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生可以組織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這就為信息技術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筆者將機器人教育引入到信息技術課外活動中,為了專門體現機器人教育板塊的功能,尊重學生意愿,指導學生自主成立了“樂創”機器人社團,鼓勵對信息技術學習有著濃厚興趣,以及對機器人研究較為投入的學生參與進來,按照共同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社團的建立完全由學生自主進行,社團的籌建工作班子、推薦負責人,以及制定社團活動目標與章程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效運行,許多學生自發地加入進來,他們懷著對信息技術濃厚的興趣,以及對機器人的探究欲望,和其他同學一起搜集資料、動手操作,社團成為了學生課余生活重要的載體。
2. 自主實施管理——彰顯學生能力的充分發展。為了更好地實現機器人教育和信息技術課外活動的融合,在活動中給予了學生更大的空間,整個活動的組織都是學生自主進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定了年度和學期活動目標,對一段時期內需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做出了準確定位。在機器人知識搜集方面,社團的學生進行了明確分工,哪位學生負責搜集什么板塊的內容,都有相關的要求,這樣大家避免了重復勞動,所搜集的信息技術與機器人相關的知識不僅豐富,而且涉及面還比較廣泛,拓寬了學生視野。在操作環節,學生分組進行合作研究,根據訂購的機器人組件,自己動手組裝,嘗試下載或者編寫簡單的機器人控制程序,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進行創新創作,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自主選擇內容——體現活動內容的精彩生動。機器人教育具有不同的難度與層次,教師在做好整體掌控工作的同時,要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提供足夠豐富的學習內容供學生選擇。例如在機器人發展進程、機器人工作原理等方面,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并在班級進行交流,選擇其中比較有價值的信息作為學習的內容,保證了機器人相關知識的高度濃縮。在了解機器人工作原理方面,重點引導學生熟悉機器人傳感器的功能,從力學和機械原理等方面對機器人進行分析。在動手操作上,集中學生的意愿確定訂購什么樣類型的機器人組件,開展動手操作活動。以及結合學校和生活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將機器人與信息技術融合起來,運用到具體生活之中,體現了信息技術課外活動與機器人教育的針對性效果。
4. 自主整合資源——保障課外拓展的有效開展。信息技術課外機器人研究活動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裝備條件,筆者根據學校現有設備進行了資源的組合運用,將機器人工作室設置在科技教室內,體現了一室多用,向學校爭取專項資金購置裝備,重點購置可編程積木和一些常用的電子設備,滿足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需要。同時,筆者還積極對接青少年活動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帶領學生在課外去活動中心開展一些難度較大的活動,以彌補校內裝備不足的弊端。除此之外,鼓勵有條件的家庭為孩子們添置一些機器人研究的書籍資料和器械裝備,為孩子們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通過多種途徑的資源整合,盡可能為孩子們研究信息技術和機器人提供良好條件。
5. 自主展示成果——激發學生參與的內生動力。小學生參加信息技術課外機器人研究活動,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定期組織成果展示既是體現社團活動質量和效果的方式,也是激勵學生和促進學生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社團要通過作品展示、演示,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社團學生在機器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將各種競賽活動獲得的榮譽展示出來,讓大家更多地關心、更加深入地參與。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重視課外活動拓展,并將機器人教育融合進去,對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鐘柏昌,張祿.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
[2]周偉華.以機器人活動為引領提升學校科技教育水平[J].江南論壇,2014,(01).
[3]李藝,鐘柏昌.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起點、內容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12,(10).
[4]何俊.生成性資源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
[5]陳穎.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瓶頸破解策略[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