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華??
摘要: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歷史學科的歷史性事件比較多,所以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其實這些只是學習歷史表面性的東西。學生在記住歷史性事件的同時,要學會對歷史性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事發過程、產生的影響等進行全面的分析。那么在中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就要學會自己學習,所以中學生是否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歷史老師在平時授課的時候,有意識地培養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歷史學科;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多年來,我國的教育現狀面臨很多困惑,比如父母為了提高孩子成績,沒少給孩子買輔導書,請家教,上補習班,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孩子依然面臨這些問題。學過的知識今天花了大量精力去記,過兩天又忘了,再記再忘,如此反復,沒有一個好的記憶方法,孩子害怕背誦,對于需要背誦知識點的一些政、史、地等文科類學習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孩子努力了但成績一直上不來,久而久之挫敗感,沒信心,興趣低下,不主動,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學習問題都涌現出來了。隨之而來的不思考,不閱讀導致理解力差,邏輯思維跟不上,學科之間的知識散亂,無法形成知識體系,孩子厭學、逃課的問題。本人結合近年來國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簡要地闡述。
一、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由于歷史學科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歷史學科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如果要讓學生完全理解某個抽象的歷史理論知識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內容引起高度重視,這就要歷史教師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針對歷史教材中較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人類認識事物的規律,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教師可以使用打比方、列舉、比喻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對歷史課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理解,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學到的歷史知識,盡可能減少理解的難度和梯度,這樣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歷史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電子白板、幻燈片、電影等多媒體材料,直觀地展現課堂所受內容,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這種教學不但生動、形象,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作為歷史老師,不能把所有的期望全部寄托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彌補和補充,只有把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才能使得歷史課堂教學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欲望。
二、 實行歷史課堂自主教學模式
新課程的實施,為學生單向向教師提問創造了良好的前提,在歷史課堂中實行自主教學,教師可以很容易發現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老師和學生師生共同研究某個問題,同時對于探求新知的方向轉變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課堂教學教師中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自主授課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其次,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與能力,在歷史生本課堂教學中,本人通過師生互動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答問題,個別學生模仿老師講解問題,全體學生積極評價授課學生收授內容。學生學習的效果比以老師講授或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要好很多,例如學生課堂學習氣氛異常活躍,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等。
三、 開發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師可以不防嘗試一下師生互換角色,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或命題者的角度來設計一節課或者一道題,這既開發訓練了學生創造力,對于學生來說,同時又可以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考試都有很大的幫助。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因為學生通過記憶某個歷史史實,在自身的思維中對于某個歷史時間已經產生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學生在無形之間已經將歷史事件轉換成自己理論性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論點。對于歷史教材中闡述不明確或者結論比較模糊的歷史問題,老師可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結合史實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論證。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得到鍛煉,無疑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 利用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研究性學習就是老師啟發學生精心思考,深入地探求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必由之路。研究性學習不再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所以在現代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目前,學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或興趣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覺得老師在照本宣科,課本教材中的句子明明自己能看明白,而老師又一句一句地重復朗讀,因而使學生對歷史課喪失了興趣。所以如果要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歷史老師必須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歷史老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緊扣新課程改革這條紅線,留給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共同參與歷史課堂交流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便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