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偉++梁國俐+++李敬
【摘要】本文介紹了材料成型專業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現狀,在校企協同培養模式下培養目標的確定,課程體系的建設,培養評價標準的確定以及保證協同培養順利實施的保障條件。
【關鍵詞】材料成型專業 校企協同培養 課程體系 評價標準
【基金項目】唐山市社會科學課題(TSSWSKL-107)。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242-01
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體系是培養適應當前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1]。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建立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參與,共同確定校企協同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是地方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材料成型專業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一個專業,學生畢業以后主要到相關企業從事生產或科研工作,這就要求更需要注意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構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體系對材料成型專業人才培養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
一、材料成型專業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現狀
(一)校企協同培養主要模式
目前,材料成型專業校企協同培養的模式主要有短期實習、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等。其中,短期實習主要是學生在大三、大四的假期或者大四的畢業設計期間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或者自己尋找的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或者幾個月的頂崗實習。短期實習中利用假期時間實習,大多時間較短,學生實踐操作機會較少,主要熟悉企業文化及企業概況;利用畢業設計時間實習,時間較長,企業會根據需要將學生分配到不同崗位實習,并會安排師傅指導,實習結束后,學生與企業可以進行雙向選擇,最終有部分學生會留在企業正式工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模式,學校一般會成立卓越計劃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學生至少有1年(連續1年或2個半年)的時間在企業進行工程實踐學習。訂單式人才培養,學生和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招收定向培養的學生,學生每年假期或特定學期都會到企業進行課程實習,畢業后直接去定向企業就業,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培養目標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
(二)校企協同培養存在的問題
在校企合作培養過程中,有些企業獲利不多,卻付出了較多的人力、物理與財力,因此而不愿意參與或很少參與人才的培養。目前,國家沒有出臺保障校企合作的利好政策,企業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另外,對校企合作中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法律法規做出明確規定,在實施過程中難以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教師是教的主體,要保障學校培養的人才能適應社會及市場需求,要求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要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因此,大力發展雙師型教師已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2]。但是,目前在很多學校中真正稱得上雙師型教師的仍是少數,無法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好多學校并沒有建立有效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
二、材料成型專業校企協同培養實施方案
(一)校企協同培養的目標
與研究型大學不同,應用型大學以本科生的培養為主,在知識的深度上相對較弱,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目標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企業將未來發展對員工的要求反映到人才培養中,以培養適應社會、適應企業需求、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
(二)校企協同培養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課程體系設計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框架,針對性不強,培養的學生達不到企業的需求。可以說,課程體系的合理建設是培養目標能夠得以實現的基礎,也是專業培養計劃的核心。因此,在校企協同培養模式下,課程體系的規劃建設應該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完成。
應用人才主要按專業的工作要求培養既具有實踐能力又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專門人才。因此,首先要結合企業明確專業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再圍繞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設計課程體系,這是校企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的基本特征。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基礎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材料成型專業具有“材料+機電”的雙重特色[3],因此,該專業的基礎課程體系建設既要包括材料科學又要包括機電知識。專業知識為學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在確定專業課程時要充分了解生產企業的需求,在企業的參與下開設專業課程及實踐環節來打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障礙,促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三)材料成型專業校企協同培養的評價標準
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標準對校企協同培養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評價標準應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主要體現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
知識方面的評價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兩個方面。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和一定的經濟、管理類知識。專業知識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相關的技術標準、政策與法規,另外,還要了解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能力方面的評價包括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是指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獨立獲取知識、信息,并將它轉化為自身知識的能力,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發現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并能夠進行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這些正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所需的核心能力。
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知識和較強的能力,還要有良好的素質,包括對專業的熱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等。
三、材料成型專業校企協同培養運行的保障
校企協同培養需要企業投入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而企業以生產為目的,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國家應出臺有利于促進校企協同培養方面的政策支持。例如,對于積極參與的企業從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優惠,以切實保護企業的利益。再者,校企協同培養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和高校。其中,政府占據主導地位,行業協會具有指導、協調功能,企業是直接參與者,高校則處于人才培養的主體地位。因此,為了保證校企協同培養順利實施,首先要明確四方面在培養過程中作用,其次要保證各方面都積極參與,履行各自的職責。
四、結語
校企協同培養是培養適應當前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徑。從校企協同培養的目標出發,提出了校企協同培養下課程體系的建設,確定了校企協同培養的評價標準和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寧,孫澤濤.地方院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2):138-139. [2]李艷姿,陳宏武.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6):67-70.
[3]柳秉毅.應用型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7):93-95.
作者簡介:
孫秀偉,唐山學院機電工程系講師,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