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化和發(fā)展。”在近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讓學生利用網絡的強大功能進行自主學習、自由寫作、多元化評改。同時,為作文教學另辟蹊徑,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環(huán)境,喚起學生的想象力,同時精要地引導學生多讀、多思,自主地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激發(fā)興趣;自由寫作;多元化評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信息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成為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三大趨勢——素質化、終身化、信息化的最為有效的手段。處于教學前沿的語文教師,為什么不能跨上時代的列車,利用網絡摒棄舊的作文方式創(chuàng)設新的習作方法呢?思考不如行動,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在所任的班級進行了一系列網絡課堂作文教學探索。下面就介紹怎樣在教學中運用網絡獨特的魅力,讓學生在習作教學中自由寫作和多元化評改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網絡,激發(fā)寫作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生寫的作文大多是用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語言描述生活材料。學生獲得大量圖像的關鍵是,生動而具體的寫作材料取決于學生的觀察能力。當許多學生談論作文中的困難時,他們認為寫作中最困難的部分是沒有什么可以寫的。究其原因,是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不夠,導致生活積淀不足。當他們試圖寫作時,他們在記憶庫中找不到相應的材料,導致他們懼怕習作。于是,我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的強大功能,讓學生通過網絡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如指導學生寫片斷作文《秋天的菊花》,當時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和校園并沒有菊花,即使有也品種單一或顏色單一,這要讓學生去寫難度很大,學生一定會有畏難情緒。我就利用網絡視頻讓學生觀看菊花展,在觀賞中充分利用視頻的遠近鏡頭,讓學生觀察花展的環(huán)境和氛圍,指導學生掌握“先總后分”的觀察方法,而后進行枝、葉的特寫觀察,通過視頻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枝、葉的顏色和形狀;最后進行花的特寫觀察時,充分利用視頻放大的功能,讓學生能細致地觀看花兒開放的動態(tài)過程,牢牢抓住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讓他們能饒有興致地繼續(xù)觀察每朵菊花的顏色、形狀以及它的靜態(tài)和在風中搖曳時的動態(tài),同時我也注重引導孩子的觀察點,讓孩子體味菊花在靜態(tài)中與動態(tài)中的不同情致。這樣在網絡視頻聲、形、色的沖擊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和興趣,使他們能學會有序細致地觀察,當然下一步的寫作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滿樂趣了。
二、運用網絡,搜索寫作素材
閱讀與寫作結合是小學作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網絡是信息的海洋、知識的海洋和數(shù)據(jù)的共享。這種豐富、方便、開放的教育資源圖書館為學生閱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過閱讀,學習有目的地閱讀課文,找到需要的材料,并下載有用的材料。每次習作,讓學生明確作文要求后,學生就可以圍繞作文主題,進入作文網站,瀏覽優(yōu)秀作文、優(yōu)美詞句,在素材庫中尋找自己需要的素材,或在互聯(lián)網上查找信息,根據(jù)自己選材自主選取文字、圖片、影音等信息進行認真瀏覽,從而獲取自己習作所需的素材。例如安排學生寫《尋找感動》時,我首先讓學生登錄事先已搜集和鏈接的視頻和相關的作文網站,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觀看網絡中感動人的視頻或閱讀社會中感人事跡的報道以及生活中一些平凡而感人的作文,再結合閱讀網站中的相關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把兩者有機結合,然后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和提綱,進行作文構思。由于范圍廣,素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當然不會再寫以前那些老掉牙的素材,如素不相識的大姐姐或哥哥雨中送我傘或千篇一律的“大地震”等類似素材。很多孩子學會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感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觸動人心靈的小事,的確令人感動,我在孩子們的感動中也學會了許多許多……
三、運用網絡,搭建評改平臺
互聯(lián)網為學生搭建了互動平臺。我們都知道寫作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指導學生找出作文的優(yōu)缺點,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通常分以下兩步進行:
(一)選擇示例并學習進行更改
首先,選擇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秀作文,制作網絡和多媒體課件,把它放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導學生復習三遍:
(1)采取以讀帶改的變化。首先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寫作能力,閱讀全文,修改拼寫錯誤,標點錯誤和錯誤的單詞和句子。與此同時,與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來顯示正確和聽到的單詞和句子。(2)想帶來改變。根據(jù)寫作要求,寫作能力中學生閱讀整體,要考慮教材內容是否恰當,結構是否合理,有序過渡。是否自然,發(fā)現(xiàn)錯誤,中等學生集體商議,反復修改直至約定。(3)閱讀最后文本。找到朗讀的作者,不宜隨讀,改到滿意。然后根據(jù)項目要求,論證、評價概念、結構、表達詞語等,同時在博客中指導學生正確學習修改符號。
(二)參照范例,自改互改
通過我與學生集體對優(yōu)秀習作的評改,學生對這次習作要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要從評估的例子中學習,關于如何修改他們的作文,可以知道。最后讓學生根據(jù)以上三次修改博客,在博客中與小組一起修改,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了集體智慧,也使他們改變自己的作文,逐漸地感動了對門的作文的修改。
概括地說,利用網絡進行作文教學可以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需要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的目標,可以實現(xiàn)其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理想。我已經深深認識到網絡作文教學既豐富了作文教學的形式,它也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由此看來,強大的互聯(lián)網的確為寫作教學開辟了新路徑。
參考文獻
[1]范小軍.以“說”促“寫”,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J].華夏教師,2015(3).
[2]廖躍紅.發(fā)揮“貴生課堂”優(yōu)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生活教育,2015(18).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