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媛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決定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質量,影響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所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關鍵詞:職業教育背景;大學英語;ESP;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隨著高等教育改革仍在逐步深入,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必須性到選擇性,就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減輕了大學生的學習負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職業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那大學英語怎樣能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呢?這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 大學英語教學進一步改革的迫切性
社會的發展對外語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與精細化趨勢。社會就業市場要求貿易專業畢業生能直接用英語作為語言工具參加商貿談判,技術專業畢業生能用英語與外國技術人員合作溝通并有效地解決技術問題。由此可見,外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所以大學英語教學更深入地改革顯得更加迫切。
二、 職業教育的特點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要有益于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目前大學英語的改革要符合職業教育的需要。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者是社會勞動生產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一種教育。教育系統中的職業高中、中專和技校等都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所以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具有精準化、專業化與實踐時間相對長等特點。
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要偏重于各項專業技能英語的訓練,所以專門用途英語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顧名思義,專門用途英語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根據學習者的目的與需要開設的英語課程,如:生物學英語、與汽車制造、汽車維修、汽車零配件生產等相關領域的英語等,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特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實際交際能力。
三、 ESP的發展及特點
專門用途英語是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各國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后來隨著專門用途英語的逐步發展,一些專業學者相繼出版了一些有關專門用途英語的著作。其中Halliday(1964)在合著《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書中提出了ESP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Strevens (1988)提出了專門用途英語的幾個不同于其他英語的特點:要滿足不同學習者的特定需求:用英語作為工具了解專業及職業的知識;注意專業領域英語的習慣性句法及結構的運用。
四、 ESP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導向作用
專門用途英語的特點與職業教育的特點相吻合,科學地設置ESP英語的教學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進行ESP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一) 遵守教學規律。凡事有自己的規律,教學過程也一樣,外語的教學規律就是先基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打好扎實的基礎,然后才能學習更高深的東西。所以在開設完基礎英語后,才能開設帶有專業性的英語課程,即專門用途英語。
寧波諾丁漢大學是一所中外合辦的民辦大學,本科階段學制四年,所有專業課程大都在第二學年之后才開設,第一學年主要進行英語學習,而且是學習學術英語,并以小班形式授課。其目的就是學生的英語硬技能,以便在接下來的三年里能夠用英語作為語言工具來獨立完成所有專業課程的學習,包括學習期間進行的與學習相關的活動。2012年底,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在中國相當于教育部的角色)到寧波諾丁漢大學對學校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堅持考核,并于2013年5月發布對寧波諾丁漢辦學質量的評估報告,認為寧波諾丁漢的學術水平與學生質量完全符合英國諾丁漢大學的要求。所以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可以給職業教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借鑒作用。
職業教育重視實踐,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更要注重科學和有效性。在大學一年級要強化大學英語基礎知識,在堅固的基礎英語之后開設具有專門用途的英語。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為:首先開設實用性與適用性比較廣的課程,如商貿類英語、計算機英語與旅游英語等,尤其是技能方面的課程,如國際會議英語、英語文獻閱讀與檢索等;在此基礎上再開設對口性強的課程,比如法律系可以開始法律英語,醫科專業可以開設有關醫學知識的英語課等。
所以學校在向職業教育轉型過程中,要根據各自學生的英語實際情況進行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設計上的調整。
(二) 教材的選擇。教材的選擇很重要,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果,首先要注意教材的內容,專業知識的內容一定要淺顯,即專業性不宜太強,有專業結構的句法和詞匯即可。在練習題方面,最好含有相關領域知識的翻譯,這樣既能熟悉專業領域的知識,又能熟悉專業領域英語的習慣表達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ESP課程其實是一種過渡性的課程,在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之間的銜接過渡性課程,為了更好地進行專業英語的學習,也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實際交際能力的外語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綜上所述,ESP英語在職業教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設置上有著非常重要的科學指導意義。各高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很好地進行普通英語與ESP相結合,使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受到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Hallday MAK,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Longman,1964.
[2] 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 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3] 蔡基剛.寧波諾丁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1).
[4] 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