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卓明
摘要:伽利略曾說過:“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幼兒自呱呱墜地時起,就要和這個特殊的“文字”來接觸。為了更好的了解與認識客觀事物,也為了更好的與人交往,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對其成長與發展是一種需要。
關鍵詞:情境創設;數學活動;運用
引言
數學是一門研究這個世界空間形態和數學數量關系的科學,正如伽利略曾說過:“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幼兒自呱呱墜地時起,就要和這個特殊的“文字”來接觸。數學是幼兒成長過程中自身的必有的需要,為了更好的了解與認識客觀事物,也為了更好的與人交往,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對其成長與發展是一種需要。由于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數學知識的抽象與枯燥,對于他們來說認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認知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要學習的教材感興趣,而幼兒恰恰最喜歡情境性、故事性、游戲性的教學活動。因此,為了更好的組織幼兒的數學活動,讓幼兒掌握這些抽象的知識,巧妙地創設“情境”來教學,會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快樂活動,獲得新知。
一、 情境創設,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使對所學的教材感興趣。”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幼兒樂于接受,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認知效果也有保證。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容易在游戲中獲得新知。例如在活動《小雨同樣多了》中,教師通過巧妙的游戲情境創設,充分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曬小魚”游戲,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感知,怎么樣才能使自己的小魚和老師的小魚數量是一樣多的,幼兒通過比較初步了解數量的多少。教學環節中,“變小魚”,利用藍色的小魚再一次比較分析,幼兒練習采用“添上”或“去掉”,對知識再次鞏固加深,使自己的紅色小魚和藍色小魚變得一樣多了。最后環節,采用的是“包裝小魚”的游戲情境,對本次活動的目標再次鞏固。這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自然的形成了數的概念,既滿足了幼兒參與游戲的愿望,也體驗到了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 情境創設,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在人的內心,時刻渴望自己在這個世界里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幼兒的這種心靈需要更是如此強烈。而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更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對于學習的興趣,具備了興趣的引導幼兒才能自主探索。認識圖形活動中,教師設計了《鋪小路》,其中巧妙的穿插了多個游戲,在缺失的路板上該怎樣鋪,才能形成一條完整的小路。幼兒對此興趣極濃,踴躍的去尋找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去鋪小路,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也鞏固了新學習的內容。在《圖形寶寶吃食物》活動中,幼兒人手一套幾何圖形操作卡,以游戲的形式喂食“圖形寶寶”。首先幼兒先觀看自己手中的圖形,找找、看看、辨辨、說說,根據圖形寶寶的嘴巴形狀來喂食,接著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圖形,幼兒的興致很高,爭先恐后的在說,“桌子是長方形的,筆盒是長方形的,紙盤是圓形的”等等。自己手中的圖形又能擺出什么形狀哪?這時幼兒的思維又活躍起來,開始了自主探究。活動調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在玩中學到了新知,在玩中鞏固了新知。在探索的活動中,幼兒自主的學習體驗著快樂。
三、 情境創設,拓展幼兒思維能力
我們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對于幼兒來說,幾乎就是一個未知,他們需要慢慢的了解,很多疑問會在他們腦中隨時出現。數學無處不在,對于身邊環境中均表現為一定數量的形形色色物體,幼兒的疑問會很多,數量、形狀、大小各不相同?幼兒會思考,這樣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所以,在數學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能鼓勵幼兒通過活動,來發現問題,發出疑問,激發思維,嘗試認知。在活動《小熊來分餅》中,創設情境,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讓幼兒認識幾何圖形。動畫情境的播放,將幼兒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這時教師發出疑問:“小熊遇到了什么問題?正方形的一塊餅要大小一樣的分給兩個小伙伴,要怎樣分?大小一樣分給四個小伙伴要怎樣分?會有幾種分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問題,帶著疑惑,然后自主的去探究。活躍的氣氛下,幼兒積極的去想辦法,動手動腦的同時,爭先恐后的表述著自己的想法。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解答了教師的問題和自己的疑惑,豐富了想象力,培養了幼兒的知識和技能,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
四、 情境創設,豐富了幼兒生活經驗
數量、時間、空間、圖形、大小……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如果找到其中的結合點,會有效的促進幼兒數學知識的發展,并能有意識的、熟練的采用數學方法,來解決自己在日常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實踐體驗中懂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中的情境,一定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在大班活動《小超市》中,讓幼兒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學會使用,這時教師在社會體驗區設置“小超市”,擺放了許多生活中的用品和食品。教師帶領幼兒陸續走進“小超市”,在走走看看的過程中,提醒幼兒觀察那些貨架上物品的價格,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如牙膏8元,酸奶5元,玩具小汽車8.5元……購買東西時,幼兒要算清自己應該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教師給予幼兒引導,正確付錢、找零錢。活動中既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又增強了幼兒在生活中的部分數學知識。這樣的情境創設讓幼兒體會生活中的數學,了解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豐富生活經驗的同時,無形中體驗到了生活中數學的樂趣所在。
總之,在幼兒園的數學活動中,如何讓幼兒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感知數學、學習數學,教師就要精心的來創設一個自由的、豐富的、可選擇的數學環境,將幼兒所需掌握的目標與學習內容靈活的滲透在有趣的情境教學中,調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身在其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使幼兒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