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嶺虹+潘文明
[摘要]文章從課程體系、專兼職師資隊伍和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的建設三個方面論述了現代學徒制體系下的教學體系的構建的原則和思路。闡述了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的組成,構建了工程測量專業的“華冶班”現代學徒教學體系。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工程測量
一、前言
職業教育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尤為的突出,近代之前職業教育的手段以“邊學邊做”的學徒制方式進行,現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推廣使得,職業教育進入校園大范圍的進行,使職業教育的受教育者的整體的素質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時,也使得職業教育本身需求的實踐性教學“學徒制”大大減少。為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多數西方國家如:英國、德國等逐漸反思并提倡現代學徒模式應用與技術技能性人才的培養方面,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順應時代的發展在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我國也在大力的推進現代學徒教學體系的構建。《教育部關于開展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建立現代學徒指是職業教育與社會生產實踐相接軌的有效途徑,可以更好地使職業教育的受教育這更好地適應生產第一線的需求,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學融合、校企合作,推進課堂教學和企業生產結合、所學與所做結合的有效途徑;同時,建立現代學徒制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求,是把“職業員工”精湛的職業技能和培養崇高的職業精神與學校教育高度的融合,培養學生的社會發展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認同感的重要舉措。”發展現代學徒制對于改革我國職業教育現狀、培養高水平的技術技能性人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學者對于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體系的構建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專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顯示,針對工程測量專業的研究少之又少,如何結合前人的研究經驗,研究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工程測量專業的專業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體系,對于專業的建設和現代學徒的研究的豐富都有著和重要的意義。
二、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構建的依據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驕傲與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性、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2014年6月,教育不等六部門在京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中頒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規劃》指出,具有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和工學結合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保證職業教育質量水平的根本。這需要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的驚醒把工學結合貫穿到整個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也擔當“職工”的身份,學生“入學”即是“入企”,教學不僅在課堂,也在生產第一線,教學內容能夠不僅僅包括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包括職業技能、職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逐步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有機銜接。較強科學素養、創新性思維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的教育,加強實訓能力和創新型研究環節的培訓。
同年8月份,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2014]9號),明確指出,現代學徒制下教學體系的設計應該堅持系統全面,重點明確。要明白教學體系設計過程中的工作重點,做好專業調研,系統的設計教學過程中涉及的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教學管理和教學監控等環節。教學體系的構建要以服務社會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提提升為導向,社會教學體系改革,發揮好企業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力爭在關鍵的設計環節和重點發展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三、工程測量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構建
(一)課程體系的構建
現代學徒制下的課程體系建設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生產技術的升級接軌;符合國家職業標準和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的過程中用人單位要直接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做好課程調研,在課程設計、評價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用人單位意見,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設計對生產技術進步和改良的反應速度。基本形成與生產對接緊密、專業特色鮮明、隨實踐動態調整的幾頁教育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應由基本素質、職業適應性素質和職業應用性素質三部分課程組成。基本素質課程的設計主要為學生后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奠定基礎;職業適應性素質課程充分體現以項目化教學為手段,主要讓學生系統的全面的掌握工程測量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構建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的知識框架;職業應用性素質課程包括基礎性專項技能(地形測量、控制測量、數字化測土、工程施工測量、GPS控制測量、地基測量與土地管理、地下管線探測、變形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等)、綜合實務技能和頂崗實習技能單個階段,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指導。
建立實踐應用驅動教學改革機制。課程教學內容開發、制定和革新要結合國家政策,從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和企業真實的技術、裝備水平和人才需求出發;積極推動課程改革,課程教學要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生產技術的進步要同步的體現與課堂之上,是教學與生產完美接軌。課程改革由課程改革帶頭人、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員等共同參與。課程改革的方向由課程調研獲得,調研的對象為企業老總、企業人事負責、企業師傅、畢業生等,通過對工程項目的解析和實際工作的需求來制定課程標準、實施教學計劃。
(二)專兼結合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2014]9號)明確指出: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師資隊伍必須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任務必須由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的兼職教師共同承擔,形成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雙軌的“雙導師制度”。工程測量專業教學團隊由學校工程測量專業的專業導師和企業一線工作的職業師傅組成,實行雙導師制教管模式。企業的各位師傅和有關專家由學院聘任為兼職教師。企業教職教師將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技術的改良帶人到學校中來,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注入新鮮血液,教職教師和專職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的溝通交流更好的促進專職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豐富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去企業鍛煉,在要求教師具有扎實、深厚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具備教師和工程師的雙師素質。除了教師參與對在企業實習的學生進行管理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專業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具體項目中進行管理,也可選派專業老師到企業中進行掛職鍛煉。教師通過赴企、事業生產一線科研機構掛職鍛煉,參與生產工作,開展不同種類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生產實踐技能和技術開發能力,促進教師“雙師型”的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和優化。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雙向融合,使學校的教學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企業的生產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的構建
職業教育質量的保障是學校和企業的結合,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促進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也使職業教育跨越了學校和企業兩個空間。傳統職業教育在新型背景下有很大的局限性,針對新型教學模式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到教學組織和管理中來,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的考核和評價標準。具體實踐中,通過學校專業教師、輔導員和企業兼職教師,專兼職教師與學生等的溝通,工學交替的合理銜接,共同實施課程的管理。由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師傅、學生作為徒弟,師傅帶徒弟參與到項目中,專業老師和輔導員定期到現場開展專業指導和監督共同完成學生的實習任務,具體的學生實習工作根據企業的工作實際進行安排。學生在實習中進行身份轉換,由學生變為學徒,教學模式采取“雙導師”制(師傅和老師),以師帶徒為主,推進“工學結合、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學生由企業師傅和教學導師共同評定考核,考核內容既包括基本的專業技能也要包括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態度。學生企業實習階段按照實習任務分階段進行考核,考核由雙方另行制訂考核辦法,雙方共同督促執行。
(四)現代學徒制下工程測量專業教學體系的實踐
近年來,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堅持走“校企合作、院隊一體”辦學模式,積極實施“工學結合一校企雙循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測繪單位共同探索“現代師徒制”培養。在與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測繪總隊進行院隊合作,推動院隊協同育人新機制過程中,在地質學院2014級測量專業自主招生班實施“訂單式”培養作為“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在產學結合上加強校企的深度融合,培養出高質量測繪技術應用型人才。
學院工程測量專業與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測繪總隊結合,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選擇地質學院2014級工程測量技術專業71441班(共51人),為訂單式培養試點班級“華冶班”。學院教師參與“華冶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華冶班”學生在企業實習,參與企業的生產項目。同時企業在校內建立實習基地,利用學校的專業人才集中、理論知識較為全面的優勢組織學生在校內進行實行或承擔一些生產任務。
五、結語
現代學徒制的特點是:“校企合作育人”、“專兼結合教學隊伍”、“雙重身份學習”。在構建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教學建設中,構建符合現代學徒制體系的教學體系。通過對工程測量專業的“華冶班”現代學徒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進一步推動了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的開展,促進學院其他專業的教學體系改革,也為我國當前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改革提供一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