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日益受到關注,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我國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論述了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互動教學模式構建中的有效策略,希望為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建設性意見,促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構建課堂;互動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學校和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升學率,過度重視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還體現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師以知識講授為主,學生以聽、記為主,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方法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得不到激發(fā),使得知識的學習成為一種枯燥乏味的活動,思維能力方面也得不到有效鍛煉,還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學效果較弱。
2.課堂互動性差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知識的傳授也往往成為單項活動,教師注重學科知識的講授,忽略課程評價以及教學反饋等環(huán)節(jié),課堂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活力不足,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的潛能得不到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人際交往、語言表達等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鍛煉。一堂精彩絕倫的課程,往往是在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中促成的,如果課堂互動性很差,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就很難實現,最終影響整個學科教學進度,對以后的教學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3.教師教學素質參差不齊
教師如果不能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不加強有關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學習,就很容易故步自封。當然,除了教師自身的發(fā)展要求之外,學校方面對教師的發(fā)展培訓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兩方面造成教師教學素質參差不齊,對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把握不準確,就不能將先進的知識及時地傳授給學生,達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構建課堂互動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教師要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首先從轉變教學觀念開始,將視線從學生的學習成績轉移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來,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積極探索出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在處理師生關系上,轉變教師角色,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教師由“教書匠”演變成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和課程開發(fā)者。
2.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提高教師教學素質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教師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傳授科學知識之外,還承擔著教學生怎樣做人責任,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有資格教育學生,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發(fā)展渠道。
3.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優(yōu)勢
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指多媒體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教育技術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教學過程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構建網絡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模式是教師利用網絡作為傳播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工具,以網絡資源支持的教學模式。構建網絡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提高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能力,能夠運用網絡技能構建課程網站,廣泛收集資料,對網站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排版、更新與維護,按資源類型進行整合。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實現互動式的教學,能使師生之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一種交互方式呈現學習信息,學生在網絡中,功能夠充分展現自己,實現個性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發(fā)展形勢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只有時刻走在教育前端,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本文通過剖析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出了教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新教學形式,教師應該通過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自己落后的教育思想,逐步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推動互動教學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 虹.現代教育技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8).
[2]陳 虹,程煒杰,張 泳.如何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實踐的有效性[J].人力資源管理,2015(4):137-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