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孝順
【摘要】數學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已經得到了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學課程的不斷改革,表明數學素養在數學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同時也說明了數學文化在數學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基于數學文化的教學設計,應該是聯系數學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一種方式,對其深入探究可以促進數學文化理論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滲透.
【關鍵詞】數學文化;教學設計;函數
數學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已經得到了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近年來,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數學課程的不斷改革,表明數學素養在數學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同時也說明了數學文化在數學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教育應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1],而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實質上就是在數學教育中,不僅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注重知識背后蘊涵的數學思維過程、背景、發展脈絡和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等的教育,即數學文化教育[2][3][4].《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數學課程應反映數學文化,并要求以滲透的方式融入數學課程當中.那么如何讓數學教學充滿活力,特別是在當前提倡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數學文化,做到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的和諧統一,數學知識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從而更好地促進數學教育的發展,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數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數學教師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擬從兩個方面闡述,如何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真正融入數學文化.
一、數學教學“教什么”
現行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若干個困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數學概念教學的困惑;(2)學生形成個人的數學觀與其成長的困惑;(3)《課標》與高考應試之間對應的困惑.
教育部在《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中闡明,高中教學應積極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選拔功能和育人功能,同時也要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比如,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筆者認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層面,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層面、精神層面和知識的生成過程,即數學文化應該滲透在數學教學中,只有這樣才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理念[5].因此,可以說數學文化能夠決定和影響數學教學,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決定“教什么”;(2)影響“如何教”.
決定“教什么”,從宏觀方面看,就是要符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從微觀方面看,就是要能夠實現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而判斷課堂教學是否真正高效的標準,是要看教師在教學中是否能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學生思維是否受到了有效的啟迪,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能有所提高,學生的鉆研品質是否能得到培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素養的培養.特別是數學概念的教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通過有關的實物、圖示、模型等,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理解的轉變,從而自然地引入概念,使學生對概念有深刻的認識,同時讓我們的教學目標水到渠成.下面以“函數的概念”中的教學片斷為例簡要說明.
函數的概念是數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本質是從一個非空數集到另一個非空數集的特殊對應,它揭示了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之間相互依存和變化的實質,是描述客觀世界中變量間依賴關系的數學模型.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函數概念的教學應通過豐富實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從學生已掌握的具體函數和函數的描述性定義入手,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嘗試通過列舉不同的函數,從而構建函數的一般概念[6].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理解函數的概念,能用集合與對應語言描述具體函數.通過實例分析,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
2.理解函數的三要素,會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相等,認識函數概念的整體性.
3.理解符號f(x)的含義,能解釋y=f(x)與y=f(a)的區別與聯系.體會函數思想、代換思想.
4.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培養學生類比與聯想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總結、數學表達等基本數學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精神.
初中函數的概念比較直觀,本節課函數的概念較為抽象,高一學生的思維水平還不善于把抽象概念和具體實例聯系起來.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幫助學生建構情境,便于學生理解函數是從集合到集合的一個對應關系.但是,短短的45分鐘要讓學生經歷函數定義發展史上一百多年的探究歷程,學生獨立完成起來很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一系列的設問、引導、啟發、發現,從而引領學生歸納概括出函數概念的本質.筆者認為,本節課要想達到預設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向學生解釋清楚以下幾個疑問.(1)怎么從初中概念出發得到高中函數概念?(2)對應法則是指什么?(3)為什么要引入函數符號?
教學片斷一
教師:我們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函數,就函數這個內容,你還有哪些印象呢?(學生躍躍欲試)
問題1:根據初中學習的函數的概念,你能舉出幾個函數的具體例子嗎?(直接引入,留給學生思考時間)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繼續問:你為什么認為你舉的是一個函數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實例,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形成學生的“再創造”欲望.目的是在學生對初中所學函數概念的認知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函數概念的本質,即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通過此問題來刺激學生大腦,活躍課堂,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同學們舉的例子非常好,那么大家能否對教材的實例1做出判斷?
問題2:一枚炮彈發射后,經過26 s落到地面擊中目標,炮彈的射高為845 m,且炮彈距地面的高度h(單位:m)隨時間t(單位:s)變化的規律是h=130t-5t2,那么炮彈距離地面的高度h是時間t的函數嗎?為什么?
生1:對于任一個給定的時間t,都有唯一確定的高度h跟它相對應,因此,h是t的函數.
教師:很好,那給一個具體的時間t,你怎么得到與之相對應的高度?
生2:通過h=130t-5t2.
教師:你能說出t=1 s,5 s,10 s,50 s時對應的高度h嗎?
生3:t=1 s時,h=125 m;t=5 s時,h=525 m;t=10 s時,h=800 m.由于炮彈在26 s時已經落到地面爆炸了,因此,在t=50 s時沒有高度跟它對應了.
教師:那能否說任何一個時間t,都有唯一確定的高度h與之對應?
生4:對于0 s~26 s之間的每一個時間t,通過h=130t-5t2,都有唯一確定的高度h跟它相對應.
教師:0 s~26 s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其實我們可以用數學語言——集合來表示這個范圍,你能說出這個集合嗎?
生5:A={t|0≤t≤26}.
教師:那么高度h也應該是一個范圍,也能用集合表示嗎?
生6:B={h|0≤h≤845}.
教師:下面我們能否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這個實例中的對應關系?
生: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時間,集合B中都有它的130倍減去它平方的5倍與它對應.
設計意圖: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用變量觀點描述的函數的概念,并具體研究了幾類簡單的初等函數,對函數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在第一章已經學習了集合,為學習用集合和對應的語言描述的函數的概念打下了基礎.以上知識為函數概念學習,提供了認知基礎.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普遍思維活躍、求知欲較強、自我表現欲望較強.以上因素為本節課教學提供了非認知基礎.本例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初中已學函數概念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為下一步用集合的語言刻畫函數概念的本質埋下伏筆.此外,本例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化抽象為直觀,學生容易理解.
二、數學教學“怎么教”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是師生成長、發展的主陣地,它強調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課程理念.因此,現行的高中數學課堂應該倡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多元的數學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不教而教”的終極目標.但這并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更強調教師要時時調控與把握課堂,讓數學文化融入其中,讓教與學兩者處于最佳狀態,從而真正實現“高效課堂”[7].那么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數學教師如何教,怎樣引導學生學、怎樣幫助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的事業追求目標和職業狀態,這也正好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數學本身發展的規律[8].
教學片斷二
問題3:近幾十年來,大氣層中的臭氧迅速減少,因而,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問題.下圖的曲線顯示了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面積從1979—2001年的變化情況,那么臭氧層空洞面積S是時間t的函數嗎?為什么?
生1:面積S是時間t的函數,因為對于每一個確定的t值,都有唯一確定的一個面積S跟它對應.
教師:好,那給一個具體的時間t,你怎么得到與之相對應的面積S?
生2:根據圖像.
教師:那你能說出2001對應的面積嗎?
生3:26.
教師:前面問題2中的對應關系是用解析式表示的,那這個問題中的對應關系是用什么表示的?
生4:用圖像表示的.
教師:好,那么是不是對任何一個時間t,通過圖像,都有一個面積S與它對應呢?
生5:不是,對于1979~2001之間的每一個時間,都有唯一的面積S與它對應.
教師:很好,如何用集合來表示時間這個范圍.
生6:A={t|1979≤t≤2001}.
教師:同樣的,那面積S也是一個范圍,怎么用集合表示?
生7:B={S|0≤S≤26}.
教師:你能用集合的語言描述一下這個對應關系嗎?
生8: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時間t,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面積S與它對應.
教師:那么集合B可以是B={S|0≤S≤30}嗎?
生9:可以.
教師:那集合B可以是{S|0≤S≤24}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體驗圖像是一種記錄兩個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的語言,進一步提高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的能力.
教師:我們學習過很多的數學概念,當我們認識到概念的本質屬性以后,我們并沒有停止,這些數學概念往往都沉淀成一個數學符號.如某個銳角的正弦,我們發現不管在那個直角三角形中,只要這個角的大小一定,那么這個角的對邊比斜邊都不變,我們把這個定值稱為這個銳角的正弦,那么這兩個實例的共同屬性是不是也可以用一個符號來表示?
教師板書:f:A→B,即x→y=f(x).
設計意圖:數學中的概念通常是用符號來表示的.學生總結兩個實例的共同屬性,能夠認識到函數的本質,這時及時地引進數學符號,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把符號和它所代表的實質內容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看到符號時就能夠聯想起符號所代表的本質特征,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
構建函數的概念:
設A,B是兩個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其中,x叫作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作函數的定義域;x與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作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f(x)|x∈A}叫作函數的值域[9].
總之,基于數學文化的教學設計應立足于數學教育本質,通過建立數學與數學史(或數學文化史)、社會文化、數學應用、民族傳統等的聯系,將數學本質與學生主體的經驗有機地融合.同時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還要發掘蘊涵于知識之中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發揚它的文化教育價值,使其能夠在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10].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陳克勝,代欽.融入還是包容——關于《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的“數學文化”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1(5):90-93.
[3]喻平.正確處理數學教學中的基本矛盾(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9):41-45.
[4]徐文彬.關于數學文化視域中數學教學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2(11):39-45.
[5]吳旭紅.數學文化的課堂滲透例析[J].中學數學研究,2016(5):1-4.
[6]渠東劍.過程與方法可以成為三維目標的抓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4(6):27-28.
[7]錢寧.自主探究,互動交流,讓課堂更高效[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4(6):15-17.
[8]王永生,朱維宗.讓高中數學課堂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浮躁[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4(6):31-33.
[9]劉紹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
[10]張維忠,徐曉芳.基于數學文化的教學案例設計述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8(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