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琳
摘要:本文從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欲望和滿足感、努力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注意課堂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加強體育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習慣,從而養成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關鍵詞:自我鍛煉;終身體育;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14-01
高中階段學校是向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畢業生和培養高素質社會勞動人才的基地,高中體育課程除需要在滿足身心發展的基礎上,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與原則外,還要致力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而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特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高中體育教師的首要任務。
1.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有一下幾種:(1)教學內容、組織形式豐富多彩。教師在體育課的組織形式上和教學內容上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的新穎多變,會使學生有新鮮感,從而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隊列練習,它貫穿于中學各年級教材中。在學生學會動作后,舉行小型的隊列操練比賽,比比哪組是班上最棒的小組。然后,經常在課上進行向第一名挑戰活動,每小組都可以向第一名挑戰。這樣小組學生就會經常在課后自覺積極地練習,既使學生相互交流,又達到持之以恒、自覺進行鍛煉的目的。(2)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發展學生的體育愛好。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特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長,并且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已的特長。我們體育教學內容很多,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全部掌握的很優秀,可能他在某一項很差,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卻很好,甚至很優秀。
2.加強體育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無論其身體素質怎么好,技術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所有體育項目樣樣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專長,也有自己的不足。但是面對無數的學生,每個學生各有各的興趣和愛好。學生不懂體育方面的知識很自然地就找到體育老師來幫助。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有的學生喜歡乒乓球;有的學生喜歡踢毽子;有的學生喜歡看各種體育比賽項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規則問題。這樣,作為體育老師的素質高低要求非常關鍵,雖然有些運動項目是自己的專長,就很容易。有些項目是自己的弱項,就很難做到。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面,才不會出現尷尬的場面,教學過程也得心應手,也贏得學生們的信任、歡迎。體育教師還要跟隨時代的不斷發展,隨著多媒體、網絡信息化進入課堂,體育教師應不斷地自我進修,開拓信息方面的知識,才能不落后于時代。要有創新能力,對自己的創造有清醒的認識,并加以開發,在體育教學中應表現出創造的天賦和好奇心,使體育教學日日創新,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能把最新的體育信息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樣,對學生的自我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地作用。
3.培養學生對自我鍛煉的欲望和滿足感
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教師如何設計能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 使學生有更大的優勢從中得到樂趣,達到自我鍛煉的目的。 同時,也獲得自我鍛煉的滿足感,學生就將在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壓力能在體育課中得到釋放,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設計這環節更 有必要加強的一方面,才能產生更積極的作用。比如:每次觀看精彩的體育比賽時能讓眾多學生欣喜若狂,徹夜不眠,參與到比賽之中所感受到的樂趣,一切均發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規定,更不需要強制,情感與運動的交融,參與的滿足就足夠了。同時起到促進自我鍛煉的習慣養成。如果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 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接受體育,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便進行自我鍛煉。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從中得到樂趣,多增設一些體育比賽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這樣,學生們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體積極性,是讓學生在學生時代學會有"一技之長",養成與掌握自我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所以,學校體育教育是自我鍛煉習慣培養的關鍵,是潛移默化地,它不僅是為學生自我鍛煉打好體質基礎,更重要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閻長安.新形勢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芻議[J].職業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金慧俠.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不良心理及教學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陳運華.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優化[J].考試周刊;2010年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