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麗敏
摘要:本文主要從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導學案的意義和作用,闡述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流程,并進行相應的實例列舉。
關鍵詞:導學案 高中數學教學 運用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角,更多的擔當指導者和組織者。在高中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關知識,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一直以來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研究課題。導學案教學作為一種實用性教學方式,是以導學案作為載體,以學生主動性學習作為學習方式,注重師生互動和合理的教學評價,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可見,導學案教學為高質量的高中教學帶來了新思路。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導學案的意義和作用
(一)運用導學案促進教與學之間的同步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面比較廣,涉及到立體幾何、數列、概率等比較復雜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在面對這些知識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進行學習。運用導學案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改變這種情況,導學案是以教學內容作為基礎,由淺入深,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自學、課堂交流、課后加強等過程,在合作學習、小組探究、教學反饋等活動中,下降高中數學的難度,使學生逐步學到相關知識。教師運用導學案,可以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能及時調整教學的難易程度、知識的多少,使得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相統一,以便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此外,導學案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具有使命感,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精神
導學案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學生的聽講方式,不再過于倚重教師,更加側重于自我學習,學生可以運用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知識,運用探究實驗、合作學習、知識探討等學習方式學習高中數學知識,避免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被動狀態,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極大程度提升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導學案教學注重于導學案的運用,指導學生逐步探究相關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學生對相關知識問題的探討,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導學案教學方式作為一種程序性教學方式,具有規范性的教學流程,通過由淺入深的教學流程設計,幫助學生逐步認識和學習相關知識。導學案的教學流程主要有以下幾步組成:第一步,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導學案教學的最終追求,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的明確,才能引導學生學習什么知識,如何掌握知識,掌握到什么程度從而不斷調控學生的學狀態和學習進程,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為了保證學習目標的精準性,教師應該充分研究高中數學相關知識,處理好知識的層次性,把握知識點的重難點,保證學生學習高中數學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第二步,合作探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拋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先進行自學和思考,而后進行合作探究。如此,學生在自學的過程具有針對性,也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記錄。針對學生難以理解和分析的重難點問題,應該組織學生展開研究和討論,這樣有助于學生集思廣益,提升解決的效率和質量。若是存在不能解決的問題,應該由教師進行解決,保證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不存在過多的問題。
第三步,精講點撥。精講點撥是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和討論情況,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加以詳細的解讀,通過精準的教學語言、教學動作,啟發學生深入教學活動中,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徹底掌握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第四步,訓練提高。訓練提高是針對學生已學習的實際情況,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定量的問題,使學生回顧已學知識,獨立解決相應的問題,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在訓練提高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巡視,幫助學生規范書寫,糾正學生解決問題的錯誤思維,使學生的知識逐漸趨向于內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第五點,總結評價。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根據學生課后作業的學習情況,給每個學生訓練作業進行相應點評,便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態度,以便保證學習質量和效果。
三、實例展示
在學《排列組合》的兩個原理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出如下導學案:
目標確定:
知識傳授目標:正確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能力培養目標:能準確地應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思想教育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合作探究:
從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汽車,還可以乘輪船.一天中,火車有4班,汽車有 2班,輪船有 3班,問一天中乘坐這些交通工具從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以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探究和分析加法原理。
而后,換一個形式,引導出乘法原理: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條,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條.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以這個作為切入點,講解排列和組合所存在的特點和規律。
系統精講:
對兩種原理在數列和組合中運用進行詳細講解。
訓練提高: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涉及相應的問題加以訓練,便于鞏固學生已學知識。書架上層放有6本不同的數學書,下層放有5本不同的語文書.從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種不同的取法?從中任取數學書與語文書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這個問題的設計有效地考察了學生已學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便于加深學生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總結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思維、思想培養等方面進行綜合性點評,以便學生學有所得。
四、結語
導學案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是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以教學案作為載體,通過目標確定、合作探究、系統精講、訓練提高、總結評價等環節,將相應的知識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保證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曹斌.導學案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教學研究[J].新課程,2017,(06).
[2]張再華.導學案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實踐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
[3]黃國華.淺析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5,(34).
(作者單位:阿榮旗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