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秋萍
【摘 要】中小物流企業信心滿滿,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做好實體經濟,降能降本,擼起袖子加油干,接好供需對接的最后一棒。中小物流企業受到加征關稅與國際貿易保護影響下,經濟形勢嚴峻,加上中小物流企業業務差異性小,誰的成本最有優勢,誰就最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如何能有效控制物流企業成本,關系企業經營效率與經營發展。本文結合中小物流企業現狀,分析在物流企業共性的成本控制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物流企業;成本控制;共享經濟
一、中小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產品的空間移動或時間占有中所耗費的各種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具體來說,它是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搬運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等各個活動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物流成本是以物的流動整體為對象的。是指伴隨著企業的物流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是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動勞動的貨幣表現,其由三部分構成:伴隨著物資的物理性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和設施的費用;物流信息的傳送和處理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和設施的費用;對上述活動進行綜合管理的費用。
做好物流成本控制是組織方式與管理技術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小物流企業成長發展的基本之道。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需要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提高產品競爭力。如何使成本數據合理化,是評判企業管控物流成本基本依據。同時深度反映企業管理水平與管理理念程度。物流成本既是企業評判物流合理化的基本依據,也是進行物流經濟效益分析、決策效率分析。當下物流服務業在社會呈現的價值越來越重要,占比也越來越大。物流企業需要在競爭趨于激烈環境下,持續發展并做大做強,做好物流成本控制,需要在降低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二、中小物流企業高成本形成原因及分析
1.物流供應鏈成本過高
我國交通體系不健全,運輸效率低下,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稅費、租金負擔高等現狀,從而轉嫁到物流成本中。
一是“營改增”后,中小物流企業需繳納6%,10%兩檔稅率,上下抵扣物流鏈渠道面窄,不容易取得專用發票,因為很多車隊都是個體戶掛靠,對稅收法律意識不強,這樣使物流企業在無法充分取得專用發票進行抵扣,使稅負率上升,物流成本增加。
二是過路費占據物流成本20%,集卡重箱2元每公里,輕箱1.5元每公里。物流企業有時為了拉住業務,虧損也在拉貨源。公路鐵路最近幾年迅速發展,但整體來說,還有待完善,城區道路上下班高峰期,經常堵得嚴嚴實實,港口排隊能排幾公里。高速公路路況不良,坑坑洼洼,車輛通行速度慢,效率低下,費時費油費力。
三是燃油費與修理費各占據物流成本25%與11%,駕駛員開車習慣好壞,中途接私活等等因素,使燃油成本與修理成本居高不下。雖然各個企業有不同的節油獎勵,但此現象一時也無法杜絕;另一方面中小物流企業多為私人老板,車輛老舊,更新換舊不及時,只要車子能動就能跑。加上區域內車輛急劇增加,又沒有統一優化集卡專用路與路線規劃,導致業務淡季車輛齊刷刷停在物流園區,甚至馬路上,既浪費資源,又防礙交通,急需控制車輛總量,保障合理、有序的物流秩序。
四是現代化物流園區土地成本高。最近10年,土地價格翻倍增加,小型倉庫市場嚴重供大于求,且倉庫多為租用,租金年年上漲。另外,還需承擔土地使用稅與附加費,這些成本轉嫁到物流運作成本。
2.物流信息建設現代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船務公司、工廠、貨代公司都是各自為政,各有各的信息平臺與操作系統,無法全面、及時、準確地為物流企業提供集合業務信息,導致信息流嚴重不對稱,使物流運輸主體在返程時,基本都是空車放空回來,造成資源浪費和成本上升。
業務操作中電子信息化利用程度不高,很多業務操作目前還停留在人工層面,勞動力強度大,作業效率低,錯誤率高。
3.物流成本核算與管理能力差
中小物流企業雖然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但目前還停留在低速初級階段,機械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沒有充足資本形成經營規模,提升服務水平,不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物流市場轉租,掛靠現象嚴重,甲方轉給乙方,乙方又租給丙方,這些也勢必增加物流費用。多數私人車隊,沒有系統管理能力與較強服務意識,經常在旺季隨意提價,價格往往會是平時的幾倍,而中小物流企業、配送站因自身規模小,沒有自己車隊,導致服務受限,價格被動,從而導致物流成本上漲。
很多企業沒有單獨設置物流部門,不能對其進行獨立準確地進行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往往包含在主營業務成本中體現,只重視運輸、倉儲、裝卸等成本,而忽略了調貨、回程空載、滯留庫存等隱性成本控制,不利于企業降低物流成本。
管理意識淡薄,缺乏對現代物流理念與物流成本控制的意識。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低,專業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整合物流統計信息與成本信息,無法對經濟形勢做出準確判斷,導致企業無法更好地發展。
三、加強中小物流企業成本管控的建議
1.共享經濟下建立區塊鏈管理
在共享經濟下,加緊建立區塊鏈管理,把中小物流企業由點連成線,從而有效提高作業效率,完善上下游增值稅抵扣鏈,降低稅負率。當然,在當前供應鏈物管理體制下,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物流效率化是不夠的,它需要企業協調與其他企業以及顧客、運輸業者之間的關系,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效率化,這其中提高對顧客的物流服務是企業確保利益的最重要手段,提高顧客服務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2.整合信息,實現信息現代化建設
整合信息,利用信息化平臺使供給者+平臺+需求者,三者緊密聯接,實現最優區配,解決技術效率與制度創新問題。各種信息,人脈資源,伏質供應商,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滿足客戶需要而對商品中,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上游采購+中游成長+下游分運,每個環節計劃的協同和信息的分享與其他環節關聯,是物流行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把多個參與方由散向中心歸集,使物流企業更具智慧特征。
在配備現代化電子智能設備與系統下,進行合理有序配送運轉,提早規劃線路與時間區間,盡可能減少重復無效配送次數,提高配送運轉周轉率。配置電子自己系統與信息軟件,實現自助預約,自助下單,打單,減少差錯,減少等待時間,減少人員配置,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3.優化成本核算與加強物流管理
(1)作業成本取代傳統成本分配模式
傳統成本分配模式,已無法滿足對現代化與電子化程度要求高的企業,在結合原有成本核算標準下,制定新的核算標準與核算方式,比如采用作業成本法核算,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實現分配人性化,多勞多得,不養懶人,不養閑人,從而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2)以人為本,加強物流管理
加強對關鍵崗位員工的物流專業知識培訓,有條件外派進修,學習先進管理知識與專業技能。在人員素質得到提升,管理能力與專業技能得到強化,逐步形成好得企業文化,讓員工心系企業,企業又有足夠的平臺讓員工展示,從而形成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創立適合自己的成本管理組織體系,提高物流企業整體效益,具有深遠意義。
四、結束語
經濟規律決定在經濟蕭條時,比誰撐得住,撐得久。越是經濟困難,同行間惡意競爭越激烈,誰都想拿到更多的資源,來開拓企業生存空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此樂才能開花生根。企業需要的是抱團取暖,連接縱橫,縱向考驗企業自身內功,融合市場、電商、共配、冷鏈等,打造一條深度的運營鏈條,在成本上占據優勢。橫向互聯網聯盟,通過整合資源,跨區域產品流動,用網絡系統形成一體化物流,通過多個同行企業,在行業中合作而獲得規模經濟效應,即“1+1>2的效應,實現規模經濟增效。以互聯網,大數據,為基礎,有助于“一帶一路”彎道超車,向周邊國家延伸,為中小企業提供業務機會。信息產業發展,推動國際貿易發展變化,傳統物流服務業催生貨物和服務向國際貿易遞增新模式,向中小企業與個人轉化。抓住“一帶一路”與共享經濟政策潮流和機遇,尋找適合企業生存發展的管理模型,走在時代變革前列。
參考文獻:
[1]王艦,李曉虎.物聯網助推會計信息化變革淺探. 財會通訊[J]. 2010 (22) :119-120 .
[2]李程.商業智能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現代商貿工業[J]. 2011 , 23 (20) :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