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龍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理念還未完全摒棄。如何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是研討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
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比較抽象和枯燥。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著重講解輕引導、重灌輸輕訓練、學習目標單一、答案強調統一、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研究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形象思維發達。結合這些特點,我們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積極創設多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自覺自主地學習。
一、創設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師生成為朋友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那種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乖乖聽話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非常不利。現代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在自由寬松的人際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會顯著增強。
二、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減輕負擔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分數至上的影響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總是圍繞教學目標,圍繞試題答案,圍繞考試成績,嚴肅認真來不得半點馬虎,搞得教師和學生都身心疲憊。輕松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從應試的陰云中、繁瑣的作業練習中解放出來,實現自主愉快地學習。
要在教學中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不妨嘗試以下幾點做法:
1.減輕分數對學生的壓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情,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面。各類學生都能完成各自的學習目標,體驗到成功學習的喜悅。
2.課后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盡量在課堂上完成,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3.變換多種教學方法,盡量保持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完成每一個課時的學習目標。
三、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好學樂學
有趣的靈魂永遠散發著芬芳,有趣的課堂永遠獨具魅力。能夠真正調動起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就是“趣味”,而最有趣的學習形式就是游戲。
“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戲”,因此,采用趣味游戲的方式,會很受學生的歡迎。比如:學習除法時,如果簡單地列算式計算就很無趣。我們不妨給學生做些有趣的小游戲,比如“毛毛蟲爬樹”。有一條毛毛蟲在星期一的早晨六點鐘開始爬樹。到十八點鐘,它爬上去了5米;晚上,它退下來2米。請問:它什么時候爬到9米?
學生馬上進入了愉快的討論中,不一會有人就得出了算式:9÷(5-2)=3,也就是說3天后。這個結論到底對不對?在教師質疑和點撥后,大家再次展開討論,終于有同學想明白了,他說毛毛蟲經過兩個晝夜,在星期三早晨已經爬到了6米,然后在這個白天,它會繼續往上爬,到十八點鐘還能爬5米。6+5=11(米),已經超過了。所以用不了三天。假設毛毛蟲的速度是勻速的,那到底用多長時間正好爬到9米呢?學生進入了第三次討論。通過類似的趣味游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創設實踐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
學習活動主要是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他們才能體驗到參與之樂。因此我們創設的學習情境應該是動態的,讓學生的各個器官全都動起來,動手動腦,動眼動口。
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先提前安排學生自制長方體,從而感性認識長方形的表面積,接著讓學生把自制的長方體拆開,變成一個平面圖形后動手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鼓勵小組合作研究,要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看大家會有多少種方法。最后師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推導總結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由于學生親身參與了學習活動,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也會更牢固。
五、創設積極的比賽情境,讓學生挖掘潛力
爭強好勝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情境,能夠讓孩子釋放這種天性,更好地激發他們的積極進取之心。
比如:在回答問題時可以實行搶答,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先回答;在口算時,鼓勵學生想到答案脫口而出,看誰算得又快又對;在做簡便運算時,比比誰用的方法最簡便;如果遇到難題時,就比比誰最先做出來。這些在課堂上隨時進行的競賽活動,能夠使學生在緊張與刺激中使出渾身解數、調動起所有潛能,從而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六、創設激勵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增強自信
經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道難題之后,學生的自信心會猛增。因此,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不妨有意給學生設置一些障礙,學生在克服了這些障礙,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之后,學習勁頭就會更大,自信心會更足。
比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的反用”時,學生在掌握了如31×25+69×25這種類型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出示如下幾個練習題:
(1)11×25+26×25+63×25
(2)99×25+25
(3)101×25-25
(4)21×46+75×25-38×25
這幾個練習題其實是乘法分配律的深化和反用。學生會發現與以前學過的“a×c+b×c”類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直接套用公式好像也不對。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認真觀察、比對分析,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學生發現了其中的奧秘:(1)是屬于(11+26+63)個25的反用,(3)是乘法分配律對減法的反用,這些變式題,就是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問題情境,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困境中逐步探索,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到了克服困難之后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信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幫助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王大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53-5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