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宏瑤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因而一個人的苦思冥想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而小組合作學習法成為新課改的倡導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在運用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可以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探究世界,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組學習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一、運用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提高效率的主要形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科學的內容中,要求學生思考、觀察和實驗的實踐活動也特別多,這也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契機。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在講授“電磁鐵”這一節時,我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科學分組。我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分組。其次,設定教學目標。探究增強電磁力的方法。再次,適時引導。我引導學生說:“你們可以從轉變構成這個實驗的條件入手并參考相關的公式探究問題。”最后,介紹討論結果。我會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探究成果,然后,我截取其中一段進行介紹。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詢問學生:“誰可以將討論結果和大家分享?”小冉積極舉手說:“我們可以增加電池的數量!”我微笑說:“你們如何想到的?”小冉說:“這是大家一塊商量的結果!一開始大家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小明想到用公式的方式。接著小華看到電池,便想要用增加電池的數量來提高電磁力,便征詢大家意見。而我用公式為大家說明其中的原因,在大家形成一致意見后,我們動手操作,結果電磁鐵吸引小鐵釘的數量明顯增多了!”我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而得出最佳方案,使其合作能力在得到增強的同時,也提高了整體小組合作的教學質量。
二、分工合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組合作法的優勢是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從而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小組合作教學內容,激發不同成績層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講授“植物大搜素”時,我合理劃分了學生的職務,激發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設定探究課題。我安排學生調查校園中有多少植物和動物,隨后設定每個小組的觀察區域。其次,科學分組。我會依據學生的性格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組,并在組中分別設置觀察員、拍照員、記錄員和演講員。其中,觀察員負責觀察生物的種類,還要用心探索有哪些地下生物;而拍照員負責將其進行拍照;記錄員要求其成績較好,讓其記錄生物的類型和數量;演講員負責講述簡明扼要地介紹本小組的調查結果。最后,安排演講。我會讓學生將本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演講。我在巡場中發現學生小組合作的熱情非常高漲。有的小組中組員低頭認真地觀察草叢中的小昆蟲,有的組員非常細心地記錄同種花的不同顏色。我通過科學分組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加入到小組合作中,進而提升了小組合作的教學質量。
三、運用激勵式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小組合作的參與度
在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時,我發現了這樣的一種現象:臺下的學生會利用這個時機去偷偷聊天。而這種現象不僅不利于臺上學生的積極演講,而且還會影響整個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因而我運用激勵式評級機制提高學生小組合作的參與度。
比如,在講授“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時,我運用激勵式評價機制進行教學。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準備工作。我在課前準備三輛小型自行車作為教學的研究對象。其次,設置探究目標。自行車上有哪些機械結構?為何要如此設計?再次,科學分組。我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分組,保證每個小組都有不同成績層的學生。最后,制定獎勵式評價機制。演講學生在臺上演講時,臺下學生可以根據其演講的質量和水平著實打分。此外,當臺下的學生也可以對演講員的描述的內容進行補充,我會根據臺下學生的補充內容酌情為其小組加分。我截取其中一段教學內容進行介紹。小華上臺演講說:“我介紹的是起到省力作用的自行車結構,第一組為杠桿結構,包括車鈴的按鈕、剎車系統;第二組為輪軸結構:手把與前叉軸、腳蹬和花盤齒輪。”小冉積極舉手說:“我補充一個起到費力作用的輪軸結構,后驅動齒輪和后車輪!”我創設合理的評價機制,不僅激發演講學生的演講的積極性,而且讓臺下的聽眾也加入到了課堂的討論中,進而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小學科學教師也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總舵手的積極作用,針對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進行改進,進而提高整個小組合作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伏虹.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劉艷娜.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