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而這與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是相沖突的。針對于此,教師必須要及時對教學狀況進行反思,積極結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以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主要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其他教師帶來一些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分析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能使學生切實掌握相應的知識,同時還能使學生獲得能力、思維、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提升,從而促使其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那么,究竟如何開展小學數學高效教學呢?筆者將基于自身經驗,淺析一些做法,具體內容如下: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之多媒體教學
小學數學所涉及的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相比較于語文、美術、音樂等課程,其知識又顯得有些抽象、枯燥。這給學生的有效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同時也給教師的有效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無數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換言之,他們對色彩鮮艷的圖片、視頻等資源會比較敏感。針對于此,教師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因為多媒體不僅功能強大,而且視覺資源十分豐富,能夠有效地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契合。舉個例子,在學習“表內乘法(一)”的時候,如果教師只單純地讓學生對一些乘法算式進行計算,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授課,效果則會大不一樣。考慮到很多小學生都喜歡小動物這一特點,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這樣的情境:眼下有4個大籠子,每個籠子里都關著3只可愛的薩摩耶,這些薩摩耶正探著腦袋向籠子外邊看著,表情十分憨態可掬。然后,教師讓學生通過乘法運算去計算薩摩耶的數量。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之生活化教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數學元素幾乎隨處可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多媒體大屏幕,為學生投放本地城市的VR全景,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進行細致的觀察,這樣做不但能有效拉近學生與本堂課的距離,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積極觀察生活的意識;再如,在學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以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項實踐作業,讓學生回家以后,主動承擔家庭當天的購買工作,即幫家長購買當天的食材,并在購買的過程中,詳細地在記賬本上記錄下所買食材的價格,最后要算出總價格和找零。如此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小數計算能力,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可謂一舉兩得。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之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改提倡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實現上述目的,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能夠在班級范圍內營造出一種十分積極的學習氛圍,從而能有效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與思想,這對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是十分有益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以前,一定要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組,不僅要重視各組的容量,同時還要關注各組成員的特點。一般來說,同一組的學生人數控制在四到六人為宜,因為如果人數太多,會有不少學生無法充分參與合作學習,而如果人數太少,則無法切實凸顯合作學習的意義,這兩種狀況均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無益;此外,在對每組成員進行配置的時候,教師必須充分對學生的數學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考量,并在這一基礎上,依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各組的組員進行配置,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在組內合作的過程中優勢互補,同時也有利于各小組之間公平地進行組間競爭,從而能有效活躍小學數學課堂的氛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各小組的尖子生,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對組里的中等生和學困生進行督促和輔導,如此不僅能有效促使后兩者數學水平獲得提升,同時還能幫助前者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其助人為樂的品質,可謂一舉多得、互惠互利。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開展高效教學,就必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性格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因為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心理相互契合,繼而能顯著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才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俊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高效教學[J].學周刊,2018(22):68-69.
[2]陳雪玲.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25):48-4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