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林財
摘 要:大多數的數學課堂教學基本都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形式,在此種課堂形式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大多會選擇進行有效的提問,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結合一些相關的資料,分析一下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實踐策略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其本質性的目的還是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而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便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教師要做的便是采用針對性措施,使學生能夠形成有效的數學問題意識,進而使其能夠在此種意識的驅使下,根據已知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思維定式得以有效形成。如此,學生便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更為主動地去思考數學問題,探究數學知識。接下來,本文將以人教版教學內容為例,試著探討一下應該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意義
之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因為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一,便是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有的時候問題意識便充當了這樣一種角色。當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后,會想要知道結果,從而推動他們在學習上變得更加主動。其二,便是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當學生產生問題意識,便會自覺地圍繞著問題展開思考。而學生在思考的時候,便會有效地調動自身的思維,使得自身的思維一直保持在一種活躍的狀態中。其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使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得到提升。在以往的課堂上,學生因為沒有太多的想法,所以一般都不喜歡在課堂上發言。但是如果說學生能夠培養出有效的問題意識,那么他們便會想要知道結果,而自覺地向教師提出問題。經過這樣的提問互答之后,整個課堂效率就會得到提升。
二、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策略
(一)借助問題情境創設,有效啟發學生問題意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探知欲,然后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前進。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在情境中引導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夠發現情境之中的問題,并且提出問題,這樣一來,他們便會結合教學內容,對這個情境中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索。
例如,在教學到有關“影長”的問題時,教師便可以創設出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影子,你們有發現自己的影子在一天之中發生的變化嗎?”在提出這樣一個情境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來講述一下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當然,也會有學生對這些現象產生懷疑,這是正常的。而且正是這樣的質疑,才會使學生的問題意識被激發出來。然后教師便可以提出問題,如“人在太陽光之下,他的影子是否也是如此?”教師在創設出這樣的問題情境之后,便會引發學生對其進行思考,然后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情被激發出來,如此一來,學生的問題意識便會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有效提升數學練習,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意識
為了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師除了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外,還可以采用針對性習題訓練的方式,通過讓學生做一些針對性的習題,來使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自身的問題意識便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例如,以“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小節的內容為例。在這個小節中,主要的目的便是讓學生對長方形以及正方形的推導公式有更為正確的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應用這一公式進行實際計算。因為要使設計出來的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此,教師可以先用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來進行導入,如“同學們,如果用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出一個長為5厘米、寬為3厘米的長方形,應該如何擺置?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應該如何計算?”借用這個訓練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在所擺出來的長方形中,每排的個數、排數同長方形的長與寬存在什么樣的關系?長與寬與長方形的面積又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在引發學生進行這樣的思考后,教師便可以再進一步設計出問題,如“已知一張長方形餐桌的長為14分米,寬為9分米,要給其配置一塊相同大小的玻璃,請求出這塊玻璃的面積。”設計出這個習題后,便可以讓學生先自行解決,然后與小組的成員進行探究,探討自己的思維過程。經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培養。
三、結語
總的來說,問題意識的培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如借助問題情境創設有效啟發學生問題意識,或者是有效提升數學練習,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汪偉.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實踐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0(4):55-58.
[2]馮秋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11):73-7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