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娟
摘 要: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音樂教育工作中的義務,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幾點經驗。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
德育是我國素質教育中一項基礎且重要的工作,它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缺乏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現象,這對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單純的說教式的灌輸思想品德教育又收效甚微,因此要在小學教學工作中不斷滲透德育,尤其是在一些特點鮮明、學生學習興趣較高的學科上,要加強德育工作的滲透;作為音樂教師,筆者充分認識到了音樂作為輔助學科對德育工作的幫助,在教學安排上也不斷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爭取為祖國花朵的全面健康發展助力。筆者從教學實踐出發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教案設計要有鮮明特色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在小學開設音樂課程并不是要培養藝術家,而是要培養小學生的情感。音樂教師要樹立牢固的德育意識,在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案的設計上要充分體現富含德育的音樂教學特色。小學音樂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富含多個方面,其中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為核心,筆者在設計教案時總會找出其中的典型代表做重點的教授和講解,做到了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以教案為輔助滲透德育的教學特點;例如,筆者曾經在設計《頌祖國》這一篇章教案時就設計了學生朗誦愛國詩詞的環節,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把學生的情緒帶進熱愛祖國的情懷中;緊接著播放起節奏活潑、歡快,流暢、節奏緊湊的《頌祖國》,讓學生在愛國情懷中體會歌曲中的歡快情緒;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還設計了一些小問題,比如:“這首歌是祝賀祖國媽媽的生日,那么小朋友們知道祖國的生日嗎”?這樣可以增加小學生對祖國的了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積極向上的音樂內涵還不能夠完全理解,需要搭配一些配圖或者視頻來幫助學生正確、深入地認識音樂中傳遞的思想品德內容。在樂理教學中筆者尚未進行搭配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在很多表現人文關懷、品德教育、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歌曲教學上,筆者都利用多媒體把歌曲要表達的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每個中國人都必須學會的歌曲,在教授這首歌曲時,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體會歌曲創作者所處年代的黑暗和共產黨人為幫助勞苦大眾所作出斗爭的艱辛,筆者從網上搜尋了那段歷史的資料和珍貴影像,通過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筆者又將中央電視臺播放的背景資料作為素材,帶小學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小朋友們看的是熱血沸騰,加深了他們對“祖國”這兩個字的理解,愛國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發芽、成長,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三、利用流行視頻軟件宣導德育
現在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互聯網技術越來越為我們的生活和娛樂提供方便,例如這幾年網上興起的小視頻APP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但是由于缺乏監管力度加之市場化嚴重,導致并沒有專門為小孩子設計的模塊,而且有很多內容并不適合14歲以下兒童觀看,筆者不想對這種現象做出評價,但試圖找尋一種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進這種時下流行的娛樂手段,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抖音”APP拍攝了一個小視頻,搭配積極向上的背景音樂(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通過提前設計貼合音樂的正能量劇本,讓本班小學生參演,發到網絡上后引起了比較好的反響;小學生通過參演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要表達的內容,讓他們體會到拾金不昧獲得夸獎的那種別樣快樂和高尚的品格。
四、利用經典電影培養小學生的情操
音樂的呈現形式有很多種,很多經典的愛國主義教育電影都搭配了經典的音樂,好的音樂是不過時的,無論在什么年代都能透過音樂感受到它骨子里的那種力量。筆者最喜歡的一首經典歌曲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它作為經典紅色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很貼合影片內容,并傳達出了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筆者組織班里的學生觀影,很多小學生并不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但這首歌曲的旋律響起時,大家都跟著節拍晃動身體;后來筆者針對此進行了調研,原來很多小學生都是受到了電影和音樂的感染,下意識做出的反應,可見通過電影進行音樂教學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以上是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關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經驗,分享給從事在教育一線的音樂教師。筆者認為還有很多更好的方式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希望每位教師都多付出一些努力,讓德育在小學音樂中開花。
參考文獻:
[1]徐學蘭,王麗菊.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淺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4.
[2]謝麗鵑.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藝術科技,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