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青靈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起步期,廣大數學教育者應該要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進行數學活動的機會。旨在通過案例分析來探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今后以生為本的整體教學趨勢提供一個大致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以生為本;案例分析;宏觀途徑;微觀教學
在以往的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中——往往呈現的是以教師為“絕對主角”,部分成績好的學生為“配角”,其余大部分普通學生作為“旁聽者”的整體格局。然而事實證明,對于教育活動而言,學生才是絕對的主角。如果不能把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帶給他們充分的課堂參與感,就難以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化。那么該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貫徹這一教學理念呢?本文主要從宏觀的方法論和微觀的具體教學案例兩個方面著手,談一談見解。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宏觀途徑
所謂學生的主體性,主要包括學生對于學習的獨立性、主體性與創造性。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填鴨式”的灌輸知識點,教師更應該做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學科切實的興趣才是構成其學習動力的根本因素。如果沒有興趣作為基點,學生就難以生發出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別說主體意識了。尤其是在小學二年級階段,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環節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構造新型師生關系
基于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目的,教師不應帶給學生過多的權威感和壓迫感,應構造一個平等氛圍下的新型師生關系,服務于學生,給予學生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
3.增加小組合作環節
學生作為課堂與思維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上的活動比例應該要適當地有所增長。因此教師可在一些教學難度比較小的課堂上適當安排一些面向全體、人人參與的小組討論活動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4.增加實踐環節
一味地照本宣科式教學無疑會導致課堂氛圍不可避免走向沉悶,尤其對于小學教學而言,實踐環節無疑是活躍課堂的關鍵要素。因此教師可以最大限度為學生創造一些將現實中的數學問題靈活運用到課堂上的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5.創設問題情境
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在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整體的創新能力。因此在開啟每一章新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設問、制造懸念的方式創設出相關知識點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微觀教學案例分析
1.乘除法算式的編寫
在進入“用6的口訣除商”這一教學章節時,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復習乘法口訣,要求大家用“6的乘法口訣”編寫除法算式。以下是三位同學編寫的算式:
A:6÷1
B:12÷2
C:3÷6
C同學剛說出編寫的公式,其他同學們便大聲反映道:“老師,他編錯了!”C同學感到很難為情,老師卻說道:“同學們,C同學沒有編錯,這個算式咱們等到六年級才能學呢!”同學們感到很驚訝,都為C同學鼓起了掌。于是教師利用這個原本寫錯的算式又向同學們啟發道:“把這個3換成什么數字,才能用我們目前二年級掌握的知識點解開呢?”同學們各抒己見,課堂氛圍又走向一個熱烈的高潮。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靈活改編學生的錯誤算法,走出教材的框架,從而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能夠自由發散思維、暢所欲言的快樂課堂。
2.用乘法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這一堂課主要分為課前復習、新知識點傳授和課后知識鞏固三個模塊。旨在為學生創設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于乘法的學習興趣。
課前復習環節:就上節課學習的九九乘法口訣表知識點,進行一個關于乘法口訣表悠久歷史的拓展介紹,并引導同學們提出問題,各抒己見。
新知識點傳授環節:通過幻燈片,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一只猴子吃五根香蕉,四只猴子吃多少根香蕉”等一系列應用問題,加深學生對于乘法的理解。并通過認真觀察幾張圖片,找不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
課后知識鞏固環節:布置用乘法出應用題的課后作業,并引導同學們相互出題和做題。通過這種交互性學習對于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進行鞏固。
學習說到底是為了學以致用,在課堂中多多創設實際生活情境有利于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3.實踐操作與小組學習圖形的運動知識點
課前預習:教師為學生布置三個預習任務——觀察一個圓或一只蝴蝶有什么特征、用剪紙剪出一個圓或一只蝴蝶以及用尺子量出一個圓或一只蝴蝶剪紙對折后的兩邊是否相等。
課上小組討論: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先安排共同討論自己觀察到的規律,再引導小組講述各自總結的結論,最后教師再向學生導入關于圖形對稱的知識點。
課后知識引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向同學們隨時導入對稱圖形的概念,加強學生的知識點印象。
構造一個平等的新型教學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便是采取實踐操作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初衷。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展現自己的好奇心與動手能力,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起步期,廣大數學教育者應該要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進行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躍起來,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自身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養成。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