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霞
【內容摘要】新時期,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成為每一位教師在教學環節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活動的展開一方面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實現學生個性展示的自由化以及創造性發揮的最大化。為此,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成為提高教學實踐有效性的關鍵步驟。其中,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具體使用在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方面發揮了積極意義。本文針對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開展的相關研究,主要基于對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基礎之上,從而全面的認識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合作探究式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研究
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同時也客觀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初中數學教學無法從根本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困擾教師教學實踐的重要問題。例如,單調的應試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發展多樣性的要求、統一的教學方法無法實現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初中生創新能力提高的現實要求。因此,在教學實踐環節采用自主探索式教學方法與合作交流式教學方法的統一,成為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
一、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研究
在初中數學課堂積極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一方面基于實現對傳統知識教授方法的突破,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進一步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合作探究式教學方式的采用,由于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單向性的特征,在整個教學過程更好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最終使得師生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追求。
由于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更加強調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因式分解”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景的方式,使得學生主動探索多項式、單項式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提取公因式。
二、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體應用研究
初中數學作為初中教育環節的主要學科之一,為充分發揮其在基礎義務教育環節的重要作用,需要客觀對待初中數學教育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其中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正確運用能夠有效克服其存在的不足。首先表現在對落后教學理念的突破。這主要是基于對初中教學實踐環節存在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環節死板等問題的有效突破。合作探究性教學法,在具體教學環節通過積極構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進一步培養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現代化學生。其次,還表現為對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自主創造能力較弱、以及教師數學思想方法的落后,導致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普遍偏低。而此時通過合作探究性教學法,能夠在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在積極構建自主性與能動性的同時,更好的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對“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圓心角相等,那么所對的劣弧(或優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理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制定教學案例幫助理解,從而在探究新課的基礎上,實現教學重難點的有效突破。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
合作探究性學習作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成為落實新課標具體要求的重要手段。其中,教師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但是,由于當前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存在著教學任務繁重、非教學工作煩多等現狀問題,導致出現對學生數學學習方式指導的不充分,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過于單一、學習方法簡單化等許多客觀問題。這就對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展開造成了較大的障礙,從而很不利于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合作探究性教學法則是對上述問題的積極克服,它更加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基于上述情景探索研究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積極指導,學生可以進一步推導出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弦相等”或“弦心距相等”可能出現不同結果。這就為實現“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對的劣弧(或優弧)相等,所對的圓心角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弦心距相等,那么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劣弧(或優弧)相等,所對的圓心角相等”奠定了基礎。
結語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環節,在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的獲取知識,并最終實踐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在實現學生基礎知識不斷鞏固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學生在知識方面、技能方面、以及綜合能力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春鳳.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7(01).
[2] 鞏雪.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學周刊,2016(32).
[3] 沈密.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亞太教育,2015(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