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中職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也隨之進入了“微課”時代,微課具有簡潔、生動、形象、拓展等特點,教師適時運用微課將對傳統教育課堂實現有力改造,實現教學課堂“活”起來。
關鍵詞:微課;中職階段;計算機課程;應用策略
隨著當前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全面發展,“微課”適時推出并受到廣大教師的喜愛,現已成為教師必不可少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輔助手段。微課通常由視頻為主要表達形式,具有短小精干、知識點講解具有針對性等特點,通過對知識點細分后開展的微課建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和實操技術。
一、 通過微課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成功創設可以促使學生融入情境,并在情境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在中職信息科目教學工作中,教師通過微課展示后,將學生帶入知識情境,然后通過問題情境的建設促使學生有所思考。情境創設可將知識點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在學生吸收知識點的基礎上還實現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有利培養。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需從學生視角出發,對微課素材充分運用,實現學生在觀看微課后有所思考,進而自主探究。
教學實例:在教授學生多媒體知識點時,本人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以本校為素材制作的微課課件,微課在其中展示了校園環境和知識點,學生在觀看后對多媒體技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在學生被教學情境成功吸引后,本人對學生進行了學習任務引入,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后,自發動手制作自己興趣所在的多媒體動畫;接下來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完成多媒體制作需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術;最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出了極具個性化的多媒體動畫。通過微課展示→任務提出→知識點教學→任務完成方式構建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實現了學生動手能力、發散思維、個性展示等方面的全面培養。
二、 “微課”+“任務”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一) 通過微課確立學生任務
在教學課堂中,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指南針”。教師在課前可通過知識點細分制作微課,然后通過微課進行教學目標創設。明確教學目標后,通過對學生信息基礎、教材知識點、學生興趣愛好的全面分析后,確定課堂學習任務,通過具有遞進性的任務落實,實現學生的全面培養
教學實例:在PowerPoint2010課程教學工作中,本版塊課程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為如下三點。第一,學生會正確啟動PowerPoint2010,并了解PowerPoint2010各大板塊內容;第二,學生了解到制作PPT需收集的素材,學會如何將這些素材在幻燈片進行呈現;第三,了解PPT內容整體需具備階段性及漸進性,并獨立完成五頁左右的PPT制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從學生視角進行微課設計、收集,然后進行任務設置,實現任務與學生中職階段發展所需計算機技能緊密貼合。
(二) 通過微課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
教師在微課利用過程中,需適時引入具有拓展性知識的微課,促使學生在學習后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在生活中遇到相應計算機問題時也得以解決。例如經過PowerPoint2010章節學習后,學生已具備基本的PPT制作技能,這時本人向學生引入了拓展性PPT微課,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在工作時如何制作PPT才能滿足企業日常生產所需,實現知識點的有力拓展。
教學實例:本人在備課階段就通過互聯網尋找資源進行微課設計,在微課中收錄了在制作PPT中需要注意的條款,例如企業介紹、產品介紹、存在優勢等,促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知曉如何制作企業所需PPT。在微課觀看完畢后,設置制作任務——圍繞我省著名企業制作PPT,在制作中需對企業及產品介紹盡可能詳盡,成功構建出一個師生充分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還有力提高了學生的實操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通過小組討論夯實“微課”+“任務”學習成果
在制作企業所需PPT任務完成后,許多學生對知識點有了個性化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促進學生間的思維發生碰撞,對生生間互相學習的教學課堂氛圍成功構建。例如在PPT制作完畢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自發組成小組進行知識點討論,教師通過傾聽環視的方式對學生知識點達成情況有所了解。本人在傾聽過程中了解到了學生圖片、聲音、視頻等素材的插入方法;了解到了學生如何運用藝術字,如何進行幻燈片布局;如何對PPT進行美化,最終完成制作任務。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實現了彼此間的互相學習,通常學生對有些問題有所爭論時,都會自發打開軟件進行探索,實現了對知識點的再次學習。在討論結束后,教師需選取了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并邀請這幾位同學上臺講述制作思路及制作過程,要求學生在臺下進行記錄,實現對知識點的查缺補漏、對同學先進制作理念的有力吸收。
三、 教師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需秉持的幾點原則
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課堂影響,在教學時占據絕對的主導權,學生僅能在臺下被動的學習和吸收。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課上學習興致不高、練習時間較少。在運用微課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適時轉變教學理念,正確處理好微課和創新性教學法的運用時機,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微課”+“任務”實操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給予學生的發揮空間需具有適時性、適度性,在課上教師可通過制定框架,然后要求學生在框架內部進行自由發揮、自主探索。當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出現問題時,教師需及時給予幫助,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學習,促使班級學生在信息基礎課程學習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練、有所得,最終掌握具有實用性的計算機技能。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中職計算機課堂進入了“微課”時代,教師通過對色彩、聲音、動畫、影視、文字等方面的充分融合后,制成的中職計算機微課課件,可以實現教學課堂活起來,學生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中樂學、好學,保證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并且還能夠實現學生掌握的計算機技術具有實用性,為學生將要面對的社會生產、生活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浩.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27.
[2]王兆勇.基于云平臺的中職計算機微課資源庫的探討[J].職業,2018(05):39.
[3]陳宏亮.將微課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方式分析[J].考試周刊,2015(15):113.
作者簡介:
傅秋蘭,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紅星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