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張林
摘 要:初中數學的創新教學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和源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完善教學方法,學生才會在數學課堂中不斷進步,獲得能力的提升,這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教學;教學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和進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要想不斷地進步,不在題海戰術中焦頭爛額,而是有獨立的能力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初中數學創新教學面臨的阻力
1.學生的學習缺乏變化,表現得比較死板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死板,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以變化的、靈活的視角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的能力很難得到更大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千篇一律,數學的課堂紀律雖然比較好,但是相比而言,學生的學習缺乏活力,缺乏動力,更不能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在這樣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比較死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不強,而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從而能夠達到考試的要求,這樣的數學學習是缺乏動力的,更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能力提高造成影響。
2.數學學習不能舉一反三,不能充分聯系生活實際
初中的數學知識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在完成數學作業時過分地依賴別人,不能對問題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更不能充分聯系生活實際,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是枯燥的,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成了紙上談兵,學生不能對問題獨立思考,不能深入地探究問題,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當遇到有難度或者很少接觸的問題時,學生面面相覷,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基礎知識不扎實,沒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不能及時開展預習和復習,沒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A知識不扎實具體表現在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清晰明確,對一些基礎性概念的理解也是模棱兩可,與此同時,對一些公式的記憶印象不深刻,也不懂得如何靈活地運用。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初中數學創新教學策略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不斷進步的源泉,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夯實基礎,不斷扎實學生的基本功,這樣會讓學生產生自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自己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到的概念和公式解決數學問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開展預習和復習工作的關鍵,只有學生學會預習知識,才能對問題有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也能勇敢地提出問題,甚至對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與之相適應,學生不斷地復習知識可以鞏固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點,也能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在這樣的點滴進步中收獲質的飛躍。只有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2.豐富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構建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才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限樂趣,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過程,首先,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材施教。其次,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更加深入直觀地表現問題,將數學問題深入生活實際,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最后,教師應該試著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只有深入理解問題,才會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教學活動還表現在教師開展一定的討論,以合作探究或者師生相互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探究中獲得更大的進步,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學會舉一反三,學生遇到問題時才不會無從下手,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積累和對問題的理解獨立地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在一點一滴中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為此,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學生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獲得更大的進步。同時,教師應該注意知識的邏輯性和聯系,以聯系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降偉巖.初中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祝玉蘭.中、小學數學“情境—問題”教學策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4.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