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亮
摘 要:21世紀,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之于小學生來說已經不只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發展,然而傳統的教育方式難以滿足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這種形勢下,結合游戲與教育性質的游戲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它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在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考能力、探究性能力等綜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也有巨大的意義。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數學;應用研究
一、小學數學游戲教學設計原則
1.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
小學階段中,正是小學生的思維意識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雖然已經開始具有抽象思維意識,但是主要的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依據,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游戲教學設計上,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應該是簡潔明了的,游戲規則不宜太過于復雜,游戲結構應該循序漸進,慢慢地由形象直觀的感知延伸到抽象、邏輯的知識,讓學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和時間。與此同時,教師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教學的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與幫助。
2.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
傳統的數學課堂學習難以實現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以至于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數學知識的枯燥乏味以及學業的繁重而渾水摸魚,加之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并不能顧及每一個人,從而在課堂的表現就是不積極、不主動、不參與,學習效果自然變差。而游戲教學的開展目的之一就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所以,游戲教學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做到全程體驗、充分地展現自我,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實現游戲教學的真正意義。
3.以生活為載體
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學以致用,能夠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數學學科更是如此,數學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體現其價值。因此,在游戲教學的設計中,教學內容應該以生活為載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這樣設計出的游戲活動才能更加貼近小學生的實際認知,讓學生感到熟悉和自然,感受到數學離我們的距離很近,以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學習數學。例如,在游戲的設計中就可以以《合理安排時間》《超市里的學問》等為主題來實現數學教學。
4.靈活的評價方式
既然教學的方式采用開放性的游戲教學方法,那么教學評價也要追求多元化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的與具體活動,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及目標,例如,在探究類游戲活動中,要側重于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評價;在制作類游戲活動中,要側重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評價;在應用類游戲活動中,要側重于對學生思維意識及能力的評價。總的來看,就是要實現靈活多變、科學合理的評價。
二、小學數學游戲教學設計環節
1.導入新課
在一節課程中,導入新課時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它可能直接決定學生整堂課的學習效率。如果教師在開始的階段就沒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可能這節課就是效果很差的。好的開始能夠使得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在新課導入的環節中,教師一方面要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而一個小的教育游戲就可以實現,例如,在學習長度時,可以按照座位與距離來尋找自己的伙伴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
2.課堂練習
教師在課堂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極易產生疲倦感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這時如果教師還繼續講解的話,那么接下來的課堂效率一定會變得很差。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或者其他工具來進行教育類的游戲,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疲倦的狀態轉為興奮,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視頻等形式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3.課后練習
傳統的課后練習方式是教師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來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消化鞏固,但由于小學生玩心較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作業不僅效果差,而且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課后練習也要講究策略性,要在常規的練習中輔以游戲理念,例如在電腦學習機上的數學計算游戲等,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就能夠將知識內化。但由于學生的自制力較差,需要家長的輔導與幫助。
4.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結束后需要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以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雖然一直在強調實現多主體評價方式,教師能夠依據試卷成績和學生的日常表現給出評價。但是學生的自我評價由于能力有限以及分數的抽象性,學生自身難以做出深入客觀的評價。而游戲過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他人表現的好壞,教師通過制定不同表現的分數等級,讓學生以此為依據進行評判,以此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1]顏學炎.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芻議[J].華夏教師,2015(1).
[2]李道博.試分析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2).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