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月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教材,有目標地進行閱讀。語文教學內容是根據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而設計的,不僅是教師完成教學要求的保證,也是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保證小學語文朗讀的質量,就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
語文的朗讀教學要根據語文教材來進行,教師的課堂開展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充分地了解語文教材。當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可以不斷地積累語文素材,從而掌握語文的文章結構,了解表達方法以及文章中心思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語文的理解能力。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教學目的性
如今,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認為語文只是一個輔助的教學工具,因此,沒必要投入大量的教學時間,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影響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語文朗讀教學要基于一定的教學目的,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從而獲得朗讀的機會。
(二)朗讀教學的方式不正確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生字、詞以及表現手法的教學,忽視了語文朗讀教學的方法,對于培養的感情以及語文技能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朗讀教學方式的不正確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熱情,從而降低參與語文朗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提供朗讀的時間少
在我國大部分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朗讀的時間。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朗讀時間縮短了,那么就會影響學生的朗讀質量。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保證朗讀教學時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朗讀時間。在真正朗讀過程中,要保證學生可以聲音洪亮,并能保證學生的吐字足夠準確。對于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完整地朗讀文章。除此之外,教師要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朗讀,如何通過正確的發音來感染學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文章的朗讀激情。
例如,在學習《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教師就可以先對學生進行示范性教學。在朗讀的過程中用渾厚的聲音表達“有一次,父親帶著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繞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開門見山,與文章思想相結合,讓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本文將要講解的內容。
(二)分層次引導學生感悟文章
隨著小學生生活閱歷的不斷增加,學生的感悟也會逐漸豐富,然而在理解文章的表達中心思想時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正式開展朗讀教學時,教師必須要讓學生通過具體地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在與同學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來一同感受朗讀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具有激情地朗讀課文,“有一天清早,魯濱遜被‘星期五喊醒,原來有一艘英國船只上發生了叛亂,水手們綁了船長。魯濱遜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國。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終于回到了英國。”學生在完整朗讀這句話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來交流自己的想法,魯濱遜回國的艱辛、在島上的艱難等。在初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之間的溝通,還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后續更具有代表性地實施教學策略。
(三)結合教學內容來理解文章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積累相關的語文知識,增強其探索知識的能力,并可以進行基本的寫作。因此,在實際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學習《夜鶯的歌聲》時,有這樣一句話“夜鶯的歌聲停止了。‘32個鬼子……那個人說。只有游擊隊員才知道這鳥叫的意思。接著傳來兩聲杜鵑叫。‘兩挺機關槍。他又補充說。”這句話用擬聲的表現方法來展示游擊隊的特色傳遞信息的方法。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就要在培養學生對朗讀技巧的同時,結合教材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真正鳥叫的聲音,然后搜索資料用口哨代替鳥叫的聲音,從而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重點朗讀重要段落,在學會相應修辭手法的基礎上,結合文字來感受夜鶯歌聲的動聽與美好。
總而言之,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思考相應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大寧.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李順豐.語文教育中教學方法改進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報,2012(2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