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聯會
摘 要:由于諸多的原因,部分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是很常見的。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態度也是相當的冷漠,這確實值得我們反思。所以,從興趣入手提高體育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很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引力;提高策略
一項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這不能不令我們心存顧慮,為之擔憂。照理講,由于考試、升學、擇校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學生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心生厭學之情緒倒也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學生對于他們原本喜歡的體育課也存在著不理不睬的厭學行為,這就讓人無言以對了。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呢?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筆者對此也作了一番認真的思考和梳理。筆者發現,事實上,學生反感的不是體育課本身,而主要是我們上課的內容、采取的方法不對路。那么,我們小學體育課該怎樣去做才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呢?
一、激發興趣,找到師生關系的共鳴點
如果問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很多學生定會選擇體育。從平時教學實踐中,相信我們大家都能看到這一點。從中,我們不難讀出這樣一個信息:學生并非從內心里對體育課沒有好感。我們知道,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教學多是指極富創造性的一種活動。而這種創造性多是從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層面而言的。這誠如一種表演活動,只不過對于教學而言,這種表演活動是有別于其他表演活動的。那么,這種區別在哪里呢?很明顯,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所面對的是特殊群體。這一特性就要求我們的體育教學活動在一定層面上要追求動作的技巧性、身心的和諧性和愉悅性。
教學“前滾翻”這一知識點時,為引出“前滾翻”這一概念,筆者就設計了一個猜謎活動。這時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眼中放光,充滿著期待和躍躍欲試的急迫。當筆者一字一字地說出謎面時,學生們是屏住呼吸,專心聽的。經過短暫的平靜思考后,學生們一下子就像炸開了鍋一樣討論起來。
上述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很多情況下,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諸多不盡如人意,大多是對體育課失去興趣造成的。對于這一問題,我們教師不能去怪罪學生,給他們講什么大道理。實踐證明,這些不管用。而這時,我們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此,教師不妨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做到了這一點,就能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共鳴點。而這個共鳴點一旦形成就能產生一種良好效能,就能保證我們的課堂教學向高效的目標推進。
二、花樣要新,讓學生保持持久注意力
我們知道,作為一門活生生的藝術教學,最忌諱的就是一成不變。想靠一種手段或者模式進行教學顯然不合時宜。這樣做自己累,學生也很厭煩。為此,我們體育課也要追求“活”。要達到“活”,首先,我們要關照好教學對象;其次,我們要分析好教學內容。做到了這兩點,下面就看我們如何將這兩點有機地對接起來。這里就看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
(一)要變著法子教
我們不能否認,我們體育課教學多數確實存在著教學呆板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單一性一般表現為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單調。比如,對于“動作”教學,多數情況都是循著這樣的路徑展開:先是由教師講解相關的定義或者概念、這一動作的要點;接著,由教師做示范,教師做示范時仍然是我行我素地講解強調;最后,學生進行相關模仿練習,這時教師還是嘴不閑著賣力地講。顯然,這樣的做法不受學生歡迎。為此,教師要根據每節課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教法,努力做到有多種選擇。相信,只要我們的教學方法能做到常變常新,不信學生不想學、不樂學。
(二)要讓學生持久注意
體育課,學生本來都不重視,再考慮他們的年齡特點,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面對學生這種“身在操場,心卻不知道去了何方”的現象,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呢?筆者的做法是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編一些小巧的動作練習。比方說和著一定的音樂節拍做韻律操,模擬一些動物的搞笑動作等等。通過這些新穎而有趣的安排,就能很好地讓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三、抓住良機,靈活處理突發事件
我們知道,情緒是可感染的。這種現象在教學活動中也很常見。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遇到一些不好的苗頭或者現象,一定要及時處理;遇到一些好的教育機會,一定要智慧地抓住并能靈活地注入課堂教學中。
課堂氛圍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往往我們良好的課堂氛圍容易被一些突發事件打破。而這些突發性事件多數是由那些“調皮蛋”“搗蛋鬼”所引起。比如說,體育課有些學生就喜歡逃課。對于這些經常逃課的學生,如果光靠給他們講道理,顯然不夠。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他們為何要逃課。比如,筆者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身材很好,很有精氣神,走起路來很帶勁,特別是正步走很標準很到位。掌握了這一點,我就找這位同學談心,問他平時都喜歡什么。根據這些,我建議他好好練習爭取進入學校國旗班,并且允諾他老師會給他幫助。這樣,這位同學逐漸轉變,成為一名讓教師非常喜歡的學生。
綜上所述,體育課要做到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首先要求教師做到的一點就是不能因循守舊。為此,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研究好教法,研判好學情。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地做到最大限度地從教學實際出發,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信.行動比意識重要[J].師資建設,2017(4).
[2]劉少妹.新視閾下轉化小學體育后進生探析[J].吉林教育,2010(11).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