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很多教師都開始注重新課改的相關內容和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新課改的重點,在當代教育中做出一定的教學改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其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也就成了當代教學的必然。主要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進行簡要的分析,通過論述,希望能給相關的專業人士提供一些參考借鑒的材料。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途徑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一味地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小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較低。作文在小學語文考試中占有較大的分值和比重,并且有效的作文教學能夠起到提升學生整體知識水平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根治。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1.缺乏真情實感
真情實感的表達是寫作的基礎,小學生在開展作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會寫作技巧,還需要賦予自身的感情,才能呈現出作文的獨特性。小學作文教學大多是千篇一律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對寫作重點的把握及其文字功底,而忽略了作文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難以投入真情實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
2.寫作風格不突出
小學生的文字功底有限并且薄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性地要求學生按照標準范文寫作,使得學生的寫作風格不突出,甚至一個班級的大部分學生形成了統一的寫作風格。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經常性地模仿別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拿出范文讓學生學習,甚至部分教師會讓學生根據范文內容進行寫作,導致學生的個人寫作風格難以發揮,最終形成大眾化的寫作個性,對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創新有一定的阻礙。
3.教師缺乏示范性
小學生的學習是需要建立在教師的鼓勵和信任之上的,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根據教師的行為開展自身的學習活動,甚至會受到教師比較嚴重的思想影響。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處理的事務比較多,其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甚至會在繁忙的教學任務中產生焦慮情緒,導致其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會責怪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沒有進步,這種消極示范很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而產生厭學情緒,其寫作水平也就難以得到提升。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的途徑
1.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
當前,多媒體信息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很多學校也配備了較多的多媒體設備,可以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較好的條件和更多的選擇。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寫作內容更加具體地呈現在視頻和圖片中,讓學生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教師在要求學生寫“大自然”的相關作文時,就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大自然的山水、花草圖片,還可以播放動物的視頻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寫作思維。
2.積累作文素材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與作文素材的積累是分不開的,由于小學生自身了解的寫作素材有限,教師就需要給學生分配素材積累任務,為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礎。教學方法的創新很多時候都是來源于素材的積累,教師在要求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中自己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寫作知識,與學生共同進步,并且在新的素材中尋找教學靈感,在不斷充實自身的同時達到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具體要求,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具備自身的風格才能呈現出作文學習的獨特性,而課外閱讀能夠使其學習優美的句子,效仿有趣而有內涵的文章,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的重要內容。教師還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分組教學,讓小學生與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的課外閱讀感悟,這種方法也能夠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組為單位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管理,不僅能夠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還能夠加強管理化教學的開展。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找到問題根源所在,對其進行改善。教師可以利用當代多媒體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且積累素材,在達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以上的論述,如有不到之處,還望相關的專業人士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陳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87.
[2]吳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33):38-39.
[3]楊世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4(8):25-2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