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國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僅要成績好,而且要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綜合發展。教師在課堂中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施教,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經過多方面調研,基于教學實踐經驗,對現在部分小學數學課堂實行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舉措。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舉措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倡導學生將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營造情景教學,這就是“小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所在。同時,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讓他們的數學思維得到激發。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特點
“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生活化教學”更注重學科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強調將學科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之中。筆者經過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總結了其三個特點:
1.小學數學教學要從生活實際出發
小學數學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努力讓學生具備把生活經驗和學科基礎知識聯系起來的能力。之所以如今部分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是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的數學知識的獲得僅僅停留在課堂中,他們沒有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生命力和魅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面積和面積單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墻面、門的大小,讓他們了解這就是這些物體的面積,從而使學生對面積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事物,可以讓學生易于理解這些概念。在講解面積單位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大拇指指甲的大小大約就是1平方厘米,一塊吐司面包的大小大約就是1平方分米。
2.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融入了生活知識,但它又高于生活
生活化教學強調將生活經驗和生活知識融入課堂中,但絕對不是簡單地生搬硬拽,教師必須要對其進行汲取和藝術加工。并且生活化教學不是要學生僅僅關注自己所處的現實生活,還要幫助學生構建未來的藍圖,這能使學生的視野變得開闊。
例如,在“認識立體圖形”這部分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正方體、球體、錐體等教具,在課程導入環節就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的形狀有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和親身感受這些教具,這樣學生能夠對立體圖形進行區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將立體圖形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能力。
3.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用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將理論知識熟記于心,而是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現象發現社會的本質,要在教學中體現數學知識推動社會進步的應用價值。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1.樹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依舊是教學課堂的主導者,因此只有教師樹立了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數學教師需要擯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即只注重教材的理論知識,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傳達給學生,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知識,讓他們對蘊藏的數學資源進行挖掘,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也可以加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教師需要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
要想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教師必須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親身為學生示范。盡管小學數學的知識大多十分基礎,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數學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得到更新。教師除了在教材中尋找教學素材外,還需要多聯系生活現象,將教學內容豐富化。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具有數學知識的熱點新聞融入教學課堂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3.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一些有趣味、具有探索性的小游戲,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生活。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組,讓他們通過合作和交流探索數學知識,給學生提供自我探索和動手動腦的機會。教師要試著讓學生當課堂上的“主人”,從被迫的受教者成為主動的知識探索者。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不僅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課程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抓住教學側重點,將生活內容帶入課堂,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朱家生,施環.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1999.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