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育
【摘要】結合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的具體設計與實施,重點探討小學數(shù)學情境教學的生成要點,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有益啟發(fā)與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認識時間》 情境教學
一、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觀察討論,了解時分基本特點,并能夠準確認讀和寫出時鐘顯示時間。
其次,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最后,強化學生時間意識,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全面掌握時間的內涵特點,了解一分鐘、一小時所代表的時間含義,并學會時分換算和時鐘識讀。
(二)教學難點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切實體驗一分鐘和一小時有多長;
2.能夠快速準確地說出鐘面時針、分針處于不同位置時表示的時間。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看看我手中的鐘表,你們能準確讀出現(xiàn)在的時間嗎?現(xiàn)在我為大家播放一段《小豬佩奇》的動畫視頻,等你們看完后我要問一些問題。”
【設計意圖】利用鐘表和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趣味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切實感受到認識時間的重要性,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視頻的引入,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具體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圍繞既定目標展開思考性學習,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導入,進而為高效課堂的生成奠定堅實基礎。
(二)情境引導,實踐探究
1.認識分
引導學生觀察鐘表兩個指針的運動,并提出以下問題:
(1)分針走一個小格就代表一分鐘,那么走兩個小格代表幾分鐘?
(2)分針指向數(shù)字1、2、3的時候分別表示幾分鐘?你知道為什么嗎?
隨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演示和問題引導,促使抽象知識的具象轉化,進而加深學生對分的概念認知和理解。
2.認識時
通過移動時針引導學生思考每走一個格子代表什么,最后總結出“數(shù)時看大格,數(shù)分看小格”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明確時針每走一個格子就代表時間經過了一個小時,而分針也剛好走了一圈。
3.認識時、分關系
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時針和分針同步運動的動態(tài)畫面,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總結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歸納出分針和時針處于同步運動狀態(tài)中,兩者以不同速度做圓周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演示,讓學生在觀察和討論中明確時針和分針的關系,加深對兩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三)情境體驗,內化遷移
1.動動手指,畫出時間
(1)為學生提供學具鐘,然后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將時間調整為4:05、10:06、12:55。
(2)要求學生分享自己日常的作息時間。
(3)引導學生畫出2:33、4:55、12:30這三個時間的時針和分針位置關系。
2.小分鐘到底有多長
為了加深學生對時間的感知,筆者讓學生利用有限的一分鐘時間做一些事情,以明確時間長度。
師:我將同學們分為三個小組,第一小組進行一分鐘的課文朗讀,第二小組進行一分鐘的課文書寫,第三小組進行一分鐘的口算運算。最后要由小組代表進行結果回報,請做好準備,當我說開始后,請馬上按照小組任務進行。
【設計意圖】游戲化的情境實踐活動,非常符合小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探究獲取數(shù)學知識,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數(shù)學學習自信心,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遷移,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情境化教學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通過情境導入、情境引導和情境實踐,積極構建開放、多元、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檀慧玲.微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認識時間”教學設計為例[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08)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