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階段是語言飛速發展的階段。幼兒教師要給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拉近教師和幼兒的距離,使幼兒在對事物的認識中發展語言,教師對其進行引導,提升幼兒思維創新的能力,激發幼兒趣味學習興趣,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幼兒 語言能力 引導
幼兒時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努力對其進行語言訓練。
一、創造好的語言環境,拉近教師和幼兒的距離
幼兒要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教師要給幼兒提供有趣的語言環境,充實幼兒的學習生活,為學習語言積累素材。例如教師春天可以帶幼兒散步觀察柳條的變化,教師問學生:“你看到柳樹怎么變化呀?柳條像什么呀?”這個時候幼兒可能會說柳條像辮子、像鞭炮等,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大自然的變化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要和幼兒進行趣味性的談話。例如幼兒剛進班,教師可以拍拍幼兒的肩膀,聽哪些話題感興趣,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有趣的談話,讓學生“說”的能力得到鍛煉。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進行談話活動,進行動畫片精彩片段播放、家庭趣味小事情等,也可以開展繪畫和講述活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豐富學生的詞匯。教師要給幼兒這樣快樂的語言訓練,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幼兒語言能力得到訓練。
二、在事物的認識中發展語言,進行引導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和周圍的社會進行聯系。教師要注意發展幼兒語言的交際能力和認知能力。教師要給幼兒創造各種條件,讓幼兒在事物的認識中發展語言能力,開展科學的引導。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個自然科學角,種植一些白菜、大蒜等,讓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要求幼兒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要引導幼兒直接感知豐富的知識,可以向幼兒提供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教師可以指導幼兒一起做事情,一邊做事情一邊講解,豐富幼兒的詞匯量。例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活動,來豐富幼兒的知識,陶冶幼兒的情操,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領略大自然的美妙變化,開拓幼兒的學習思路。
三、提升幼兒思維創新的能力,激發幼兒趣味學習
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思維的成果要用語言來表達和展示。因此,教師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就要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教會幼兒背誦一些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并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采用激趣教學,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提高幼兒的語言交際能力,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調動幼兒的學習激情,教會幼兒通過原有的語言范例,來填換內容,表達新的含義,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教師要帶領幼兒開展豐富的學習活動,積累幼兒的知識,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充分運用多種活動,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
(一)開展游戲,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鼓勵幼兒一邊想一邊玩樂一邊說。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過家家等游戲,讓幼兒多說一些話,教師也要關注幼兒,注意幼兒的語言,有效引導幼兒開展語言學習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利用班級布置,促進幼兒多與人交流
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圍繞足球展開交流,收集一些足球明星的圖片、足球隊訓練的情景,組織幼兒圍繞著足球進行說話的訓練,并組織幼兒在墻飾旁邊交流。教師可以布置“全家福”上班級主題墻,讓幼兒帶家里的全家福照片來幼兒園,并組織幼兒說說家里的故事,來暢談自己的家庭生活。
(三)運用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幼兒學會觀察
幼兒對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充滿好奇,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自由活動,教會幼兒學習,教會幼兒學習交流和表達,提升幼兒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將視覺的信息、聽覺的信息、主觀的愿望等充分表達出來,提高幼兒表達能力。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自由活動,讓幼兒說說班級的趣事,聊聊動畫片里的故事,并能教會幼兒根據發生的事情說出一些話來。教師這樣訓練幼兒,讓幼兒輕松學習,逐漸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開展幼兒的特色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開展以大帶小的活動,組織大班的幼兒講故事給中班和小班的幼兒聽,讓中班的幼兒來表演自己講述的故事,讓小班的幼兒來想象故事的結尾,教會幼兒創編故事情節,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幼兒教師也可以組織大班的幼兒教會中班幼兒和小班幼兒一些看書的習慣,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幼兒教師要抓好幼兒的語言教育,就要鼓勵幼兒多看、多練、多說、多動,努力創造積極上進的學習氛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幼兒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蕭芳.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初探[J].新課程(教研版),2011(08).
(作者簡介:黃明珠,江蘇省灌南縣百祿中心小學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語言能力培養)(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