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摘 要:通過對自身教學經驗的總結,對如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以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給予一點建議。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課外閱讀;愉快閱讀;激發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三個側面對課外閱讀提出了要求:一是擴大閱讀面,要求“養成看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定閱讀量,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三是重視搜集信息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可見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在現代網絡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喜歡閱讀的孩子越來越少。如何使孩子們喜歡閱讀、愉快閱讀,從而把閱讀當作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呢?這需要教師和家長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引導。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并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每學期開學伊始,組織學生進行假期閱讀交流。我會組織學生把假期讀過的書目寫下來。然后相互交換,記下自己最感興趣的書名,接著小組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可以介紹作者、主要內容、受到的啟發、最喜歡的情節和人物等,分享自己讀書的心得、感悟等。最后,在組內評出“最佳書迷”“最受歡迎著作獎”。這樣以便學生在課下相互借閱,為今后的閱讀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久而久之,學生就愛讀書,會讀書了,從而自發地去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將來養成終生與書為伴的習慣。
教學中,利用教材進行輻射。比如學了《小攝影師》,我鼓勵孩子們閱讀高爾基的《童年》;學了《草船借箭》,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了《女媧補天》,鼓勵孩子們閱讀《中國神話故事》;學了《做風車的故事》,鼓勵孩子們搜集、閱讀科學家的故事,并在同學中交流……
漸漸的,孩子們喜歡上了閱讀,視野開闊了。有讀《十萬個為什么》的,也有讀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史記》《水滸傳》《西游記》《城南舊事》《一千零一夜》的。孩子們視閱讀為自我愉悅、自我充實的過程,實現了閱讀的價值。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每天中午20分鐘的午讀,是我提高學生閱讀基本功的大好時機。我采用個別讀、齊讀、默讀、自由讀、瀏覽讀、接力讀等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地讀,讓學生喜歡讀,讀進去,讀出味,讀出趣,讓不同形式的讀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平時我要求學生初讀文章時,把不理解的詞句用問號標出,在喜歡的詞句下方畫上波浪線,有感受的地方隨時做批注。學生進入高年段,一方面,我注重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旨,感悟作者思路,重點抓讀速和理解精確度。另一方面,運用讀書交流展示,注意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們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書交流的過程中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體會美的語言,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孩子們自我表現的舞臺。
在《森林報》讀書匯報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展示環節:
(1)精彩推薦:學生示范讀精彩故事《聰明的山鶉媽媽》,其他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故事中的山鶉媽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1~2人回答。)
(2)優美語句大薈萃
①景物描寫。(以上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點?那么景物描寫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動作描寫。(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非常正確,那么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③事物外形描寫。(我們從這些優美語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3)猜謎語環節
①走路時要用它,趕車時要用它,有病時要用它。(白樺樹)
②一串小鈴鐺,開出一串大鈴鐺。(鈴蘭花)
③身穿黑衣,蠻不講理,換上紅衣,服帖無比。(龍蝦)
④鹿馬驢牛它都像,很難肯定像那樣,四種相貌集一體,說像又都不太像。(麋鹿)
(4)看圖片,聽描述,猜一猜。(①兀鷹②鼴鼠③浣熊狗④伶鼬⑤毛粘苔)
(5)讀完了整本書,你有怎樣的讀書心得。(1人說)
(6)最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①默讀法(眼到、手到、心到)。②問題法(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③勾畫,摘錄法(摘好詞好句好段)。④筆記法(寫感受,啟發,心得)。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我發現,讀書交流匯報課設計的豐富多彩能夠較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保持孩子高昂的閱讀熱情。
三、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閱讀要體現自由性
語文閱讀教學要與學生達成共識,突出一個“自己”:靠自己看書,靠自己領悟,靠自己修煉;讓學生自己看書,和古人對話,和外國人對話,自己升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是不可逆轉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師應充分地相信學生無限的潛能,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體味人生。只有這樣,學生在實踐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識的快樂,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濃,越來越喜歡學習。
在《豆蔻年華》讀書交流會上,我是這樣進行引導的:
主持人女:書中的精彩情節同學們還想演一演,有請他們上場!
主持人女:從他們表演的故事中你們明白了什么?
主持人男:看來書中的故事情節已經走入了你們的內心世界。
主持人女:故事中有許多人物,我來讀,你們猜猜他是誰,好不好?(兩人匯報)
主持人女:書中的人物遠遠不止這幾個,我們女生說,男生猜,怎么樣?
主持人男:此時這些人物鮮明的性格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誰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主持人男:那程瑋老師是怎樣把這些人物寫得栩栩如生的呢?
學生1: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尋找素材。endprint
學生2:作者用詞準確恰當。
學生3: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以及心理活動進行了描寫。
學生4:作者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得真實有感情。
主持人男:是呀,當時作家專門到南京一所中學體驗生活,然后把所見所聞放到作品中。所以才寫得如此真實有感情。
主持人女:當然,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描寫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例如:
(1)“張銻,我們倆睡一頭,好嗎?”到學校后,姚小禾突然變得膽小起來,做什么事都要征求別人的意見,生怕做錯事了。
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了一個剛從農村來到城市,換了環境,做事小心翼翼的女孩形象。
(2)一滴熱熱的眼淚慢慢淌過姚小禾的臉頰,落到枕頭上。
通過神態描寫寫出了女孩自尊受到傷害,極其難過傷心的樣子,也寫出了姚小禾內心的感動,被姜莉莉感動了。
(3)姚小禾咬著嘴唇,看著他們遠去。手中的考卷不知不覺被揉成了一團。
通過動作描寫寫出了姚小禾受到曹咪咪的妒忌,很傷感的樣子。
(4)陽光很淡,很柔和,真是個可愛的星期天。
環境描寫,為與下文的銜接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也為故事創造了美的意境。
主持人男:這樣優美的語句,書中還有許多,我們一起來朗讀欣賞。(出示句子課件)
主持人女:同學們,讀完了這本書,你有什么收獲嗎?
主持人生:要自立,自強。要追求夢想不放棄。
學生1:要學會從神態、動作、語言、環境來寫。
學生2:用環境描寫,使文章增添了美的意境。
主持人男:其實,程瑋老師還有很多作品值得我們去讀。在這些書中,我們能感受到異國的文化差異,感受到作者文字中滲入的細膩的生命體驗,感受到書中濃濃的真情和生活的哲理。
巴金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倘若通過課外閱讀,每一個學生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那么便達到了閱讀的最高境界,也實現了閱讀的終極價值。
一學期過去,學生在多樣中獲得豐富,在豐富中擁有厚實,在厚實中求知欲得到滿足,從而保持經久不衰的閱讀欲望,視野也更開闊了,閱讀能力也增強了,因此期末考試時,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都有了進步。
四、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對課外閱讀的有效實施起著重要作用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對課外閱讀的態度以及效果。因此,學校和家庭聯合起來,教師和家長互動起來,敦促孩子和家長一起讀書,才能更好地推動孩子們的課外閱讀。
我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課外閱讀教學課邀請家長參加。家長通過參加活動,了解到了課外閱讀的意義,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的閱讀現狀,就會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和老師共同制訂一些針對孩子特點的閱讀方法。讀書交流邀請來幾位家長,請他們也來談談各自的讀書感言,孩子們興奮不已,看著孩子們各抒己見,踴躍發言,家長們開心地笑了。(2)有效整合家長資源,讓家長來影響家長。我在“課外閱讀評價活動”時,邀請家長參與,讓家長之間討論交流,互相學習、探討。平時,班級里開展“父母伴我讀”,全家人利用閑暇時間讀書,讀報,講故事,從而把課堂延伸到家庭。學期末,班里評選“最美書香家庭”“讀書之星”“故事小達人”“優秀演講家”,激勵學生熱愛讀書。(3)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課外閱讀。小學生年齡尚小,分辨能力不強,他們的課外閱讀有著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往往是憑借興趣或好奇心的驅使,特別是小學生社會閱歷淺,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健康的讀物的影響,這就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
作為教師,我們應引領學生遵其路,識其真,引導學生在博學樂讀的風氣中開卷讀書,去喚醒學生內在的人生追求。相信,學生們一定會從中獲益,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王宗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6.
[2]崔銳主.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指導與訓練[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7.
[3]周步青.和周老師一起做校本教研[M].寧波出版社,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