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瓊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性及活動內容的科學性,為學生作文提供了十分豐富、有趣的內容。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通過恰當的習作訓練,又能得以強化和提高,這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把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聯姻將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綜合實踐;作文教學;快樂習作
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將綜合實踐活動和作文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選題中,培養獨特的觀察能力
倡導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給作文的命題注入源頭活水。比如:要訓練學生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可以在寫作之前,甚至提前一個月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注重過程體驗,正是這種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的特性,為習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如在開展“走進海絲文化名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從研究主題的引入,子課題的確立,研究小組的劃分,組長的推選,計劃的制定完善,到子課題的研究實施,再到最后的匯報及評價。在教師的適當提示下孩子們經歷了一個充分自主的過程,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敘述了自己的體驗。有研究成果《走近東亞文化之都》《歷史名城的演變》《閩南古厝文化》等。當學生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時,再讓學生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就水到渠成了。
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己所處的自然、社會環境和學習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觀察,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探究,努力把學科知識和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活動的日益豐富,學生的生活也就多彩起來,那么在眾多的活動中選擇一次自己喜歡的進行描寫也并非難事了,所謂水到渠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不會沒有話寫的。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處理活動信息,指導作文選材
綜合實踐活動有三大主題,即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這三個大的主題之下,包含的具體內容和選題異常豐富。開放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深入自然、社會,進行參觀、調查、訪問、實驗等,每一次成功與失敗的體驗都是一個生動的寫作素材,學生選取習作內容更為廣泛,也就超越了原先的作文選材觀。
例如,九月是節日集中的月份,我們可以抓住節日的契機,把這個月的綜合實踐活動定為“感恩”系列活動。通過調查、篩選資料、尋由來、講傳說、頌情懷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驗到其中濃濃的師恩情、親情和愛國情懷,從而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是他們感興趣的。因此,很好地解決了寫作之“米”的問題。而有了可寫的內容,再來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寫作技巧的滲透,往往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記自己的親身經歷,記自己想說的話。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快樂習作提供真實的過程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注重在活動過程中自我養成的興趣、主題、形式和內容等,注重學生不斷構建自我整個精神世界,而且生成后研究的課題往往是出于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大大激起了學生探究欲望。綜合實踐活動的蓬勃開展終于還給了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實的體驗。學生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獲得了獨特而真切的感悟,自然就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沖動。該課程自主性與實踐性的特點使得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快樂習作提供多元的評價展示方式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從習作這一方面而言,它是指在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習作的基礎上,通過對習作的評價展示,對學生作文實踐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歸納與分析。成果展示不僅僅是對學生活動的總結、評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自己勞動的價值,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燃起繼續探索的興趣和信心的火花。例如,舉辦展覽,向全校師生展示,或把優秀作品推薦到報刊上發表等。它是一個學生相互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擴大影響,帶動、激發更多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
綜上所述,教師如果多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教學的聯姻,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熱愛生活,增進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擴大學生的生活范圍和發展空間,使學生獲得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健康而愉快地、自由而又有創意地生活。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文為心聲”的重要性,把作文視為自己內心的需要、表達的需要,讓之前害怕習作變為快樂習作!
參考文獻:
[1]劉維燕.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滲透[J].科研,2017.
[2]曾玉璇.從綜合實踐活動看作文教學新天地[J].廣東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