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蘭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效利用錯題集來引導學生開展反思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作用是突出的,同時,錯題集還在鞏固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從小學數學錯題集在反思性學習中應用的角度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題集;反思性學習
“反思”,就是學生對已學知識和學習過程的再認知活動。反思性學習,則是學生通過反思的形式對知識進行“回頭看”,從而鞏固知識并構建知識系統的學習活動。
而利用“錯題集”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正是學生反思性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應用錯題集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反思性學習,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與實踐的課題。
一、小學數學錯題集的建立及其形式
錯題集的建立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溫故”,而且指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建立錯題集時,教師的思路應該是清晰的,知道要怎么做、知道要做什么,也知道要達到什么目標。一方面,錯題集有培養能力的任務,所以錯題集必須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另一方面,錯題集應具有條理性和系統性,不能是錯題的簡單堆積和記錄。如,北師大版(下同)二年級數學上冊,錯題集應與教材的結構相一致,以便于使用。如,“加與減”“乘法”“圖形”“測量”等,錯題集應分門別類,有章有節。
此外,錯題集的建立應注意對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如,錯題本要專用、錯題記錄要及時、書寫要整齊規范等等。教師應從制度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般來說,錯題集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學生個人的錯題集,另一種是教師的錯題集。有些教師認為錯題集應該全部由學生來建立,這是不科學的。
學生個人錯題集由學生個人建立。學生將做錯的題記錄下來,同時,還應有章節條目、對錯題的簡單分析(如,原因、難點)和正確的解答等內容。如,“加與減:9+15=14→進位數沒有相加→9+15=24”
教師錯題集也是必須建立的。教師在評判學生習題時,發現共性的錯誤題,將之記錄在自己的錯題集中,并進行分析。教師錯題集不僅是為了發現學生的問題,也能幫助教師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問題。
二、錯題集在反思性學習中的應用
教師應用錯題集要凸顯學生的“自主”,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同時強調教師的“引導”,以幫助學生梳理和鞏固。下面從三個方面分析錯題集在反思性學習中的應用。
1.個體錯題集的自主應用
在教學的每個階段,教師都應要求學生將錯題進行整理并鞏固練習。一節課后,教師讓學生將一節的錯題整理出來,并要求他們進行分析并正確解答,這是“趁熱打鐵”;在一個單元和一學期的收尾階段,教師帶領學生對自己的錯題集進行再次回顧,將錯題再練習,知識再整理。最后,應將已經掌握牢固的錯題清理出錯題集,以減輕學業壓力,提升應用效率。如,3×6=18,學生開始做錯,是因為口訣記憶不熟練,后面已經完全掌握了,就沒必要還留在錯題集中。
在這里,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自主。每個人同一題目做錯的原因并不一定相同,如有的學生是因為“粗心”,有的則因為沒有掌握。因而,教師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和內容,而分析和再練習的過程則可以完全交給學生,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2.錯題集的交互式應用
有時候,學生在初次做某題時,答案是正確的,而到下次可能又會做錯,這個問題可能并沒有在錯題集中體現出來。因而,教師應注意讓學生“交流”錯題,通過學生對同學錯題的練習和分析來反思自己的學習。
這種交互式的應用,可以有兩種形式。
一是,合作討論式。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將自己的錯題集共享給小組同學,大家一起來分析討論。如,“這個題,我也錯了,是因為粗心,你是因為沒背過口訣”“這個題,我對了,你錯的原因是沒仔細聽老師講”……學生通過反思同學的錯題集進行反思學習。
二是,相互測驗式。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的錯題抄在一張紙上,形成一張試卷,然后打亂,讓學生做題。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再度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將新的錯題積累到錯題集中,從而進行新一輪的反思學習。
3.教師錯題集的應用
教師的錯題集在反思學習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學情反饋,二是教學反饋。在應用上,主要是兩種形式。
一種是集中式。教師依據學生普遍的、典型的錯題,對全體學生進行二次測試和二次教學。這種典型錯題的再集中和再教學,就是學生深度反思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反思方法的一次引導。
另二種是分層式。有些錯題不具有普遍性,如,有些是偏難的拓展題,有些則是基礎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分層的反思學習。
總之,用小學數學錯題集開展反思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反思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對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都是極其有效的。教師在應用中應重視對學生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并注意策略、方法和目標的把握,以使錯題集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連雙.小學數學反思性學習的操作策略[J].新課程(教研),2010(5).
[2]王衛星.淺談小學數學錯題的分析與再利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