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的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對教學活動開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發揮三維目標的指導作用,也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活動處于主體地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提升。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的內容和意義,并提出了實現路徑,希望能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啟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解讀;實現
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公式外,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確定了小學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對教學活動開展發揮重要指導作用。作為任課老師,應該提高思想認識,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實現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的內容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1]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該目標將知識與技能擺在首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增強小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該目標還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為導向,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明確教學思路,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能讓學生主動融入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改進教學存在的不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產生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面對未來的能力,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發揮三維目標的指導作用,可以適用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同時還要注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其特點鮮明,效果顯著,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占有主體地位。[2]多年的教育實踐表明,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三維目標指導作用的科學性,它是符合當代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創造性,注重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效率最大化,深得廣大學生喜歡。[3]因此,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該方法的應用,促進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
1.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依照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特征,以三維目標為指導,需要教師把教材認真研究透徹,注重關注其中有哪些內容適合使用創新型教學方法,包括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等。并了解哪一些不太適合使用創新型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三維目標的導向作用。[4]比如,前后聯系比較密切的教材,在內容上比較容易學習,學生可以使用知識遷移來進行學習,并以范例進行解答,對于這種內容使用創新教學方法的效果較好。例如,認識厘米、面積單位等這樣的起始概念,在引入課堂教學活動時,此前沒有相應的知識基礎,光靠學生記憶是很難充分理解概念的,需要加強輔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
一些人認為,在運用三維目標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時,都是讓學生對課本進行學習,然后進行習題解答,再和同學進行討論,并不需要老師。但是,要真正上好一堂小學教學課,教師僅僅最后講解是不夠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那么我們更應該教給學生如何學習。[5]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小學數學知識學習活動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和啟發作用,深化對三維目標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讓學生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該事物充滿著好奇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時,采用富有童趣的提問方式,給學生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保持學習熱情,從而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學習活動。
4.重視探究小學數學知識的本源性
小學數學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學習還原到日常生活當中去,再從生活回到數學,從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有利于三維目標的實現。[6]好的課堂方案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是需要不斷研究和發掘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應用舉例,有“深入淺出”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教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我們首先要回答學生分數從何而來、為什么要有分數的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效融入學習活動中,也有利于三維目標的實現。
四、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實現的教學案例
為了對三維目標的實現有更為全面的了解,下面將通過具體實例進行介紹和分析。
【教學案例】
三年級下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
師:我們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大家一起來說一下?
師:這些面積單位有的大,有的小,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的單位呢?
生:這樣可以量得更準確。
師:回答的真好!
師:每個小組有不同數量的面積單位的小正方形,想知道這張長方形紙的面積,你有幾種方法?
(小組合作,有些組12個,有些組6個,有些組1個,還有一組1個都沒有。)
介紹第一種情況:滿鋪。
師:還有哪些小組也是這樣擺的?這個方法不錯。
介紹第二種情況:半鋪。
師:剛才我看到有些小組沒有擺12個,也量出了長方形的面積。想不想看一看?請小組代表介紹。
師:這下面沒有擺,長方形是方的,可以對直上面看,上面一排是4個,下面一排也是4個。幾個4?
師:老師沒注意,只給了他們6個,他們也一樣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真了不起!endprint
介紹第三種情況:用1個面積單位量。
師:其實還有小組沒用6個,只用了1個。想不想看一看?請小組代表介紹。
介紹第四種情況:沒有面積單位。
師:哦,我忘記給他們小組小正方形了,你們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怎么知道的?
師:長是4分米,寬是3分米,所以可以擺這樣的3排,每排4個,所以長方形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
小結:我們可以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來鋪,從而知道長方形面積,發現一排可以擺4個,擺3排,一共是12個,所以長方形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也可以用1個小正方形來比劃,作記號,發現一排擺4個,擺3排,一共是12個。要想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只要看看長里面有幾個,寬里面有幾排,一乘就是面積了。長方形的面積怎么算?(板書)
【教學評析】
首先,上課一開始,開門見山,不兜圈子,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計算長方形的面積。課題出示后,教師立即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用不同數量的面積單位的小正方形,用不同方法計算這張長方形紙的面積,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很好地主動參與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此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了類似游戲的動手活動,擺小正方形來計算長方形面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允許學生搶答,允許學生提出問題,主動走上講臺展示自己,也可以在教室里走動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策略思考】
三維目標的實現要求創新教學方法,而課堂授課是最常用的課型,一般要占總課時數的百分之七八十。課堂授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新知識,學生從不知到知,而用什么方式來學習至關重要,因而當前對課堂授課的研究較多。采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新知,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指導作用和思想。在不同學習階段,教學培養的側重點不同,小學階段由第一學段(1~3年級)和第二學段(4~6年級)兩個學段組成。教學內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樣,但在教學課堂上應該注重創新思維,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總之,整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明確教學目標,發揮三維目標的指導作用。此外,任課老師還要提高綜合素質,激發課堂活力,真正實現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目的。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魏宏聚.新課程三維目標在實踐中遭遇的尷尬與歸因[J].中國教育學刊,2011(5):36-39.
[2]牛丹,唐小為.三維目標視野下科學探究教學“兩難境地”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8):92-95.
[3]王軍芳.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落實[J].學周刊,2013(5):129.
[4]孫國春.小學數學教材解讀集體偏差現象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6(3):78-83.
[5]任愛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6(3):98-99.
[6]葉萍愷.小學數學的“數學建模”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01-204.
作者簡介:馮華玉(1966—),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