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燕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都開始關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并且加強了對有效教學思路的研究。而學情前測就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思路,通過合理的學情前測,教師可以合理地優化教學模式和內容。首先分析了學情前測的方式,而后探討了基于學情前測的小學數學教學預設策略,希望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學情前測;小學數學;教學預設
學情前測就是在課堂正式教學之前,對即將使用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對象進行檢測和摸底。這是一種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數學老師可以根據學情前測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從而優化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對學情前測的幾種方式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基于學情前測進行數學教學預設展開論述。
一、學情前測的方式
(一)全面摸底
這是對全班同學成績進行檢測的一種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種學情檢測方式。通過全面摸底,數學老師可以準確掌握全班學生總體的數學成績和數學水平,做到心中有數,這種方式可以為數學老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上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從而使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同時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二)個別抽查
這是一種主要針對某一個群體采取的學情前測方式,一般主要是對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群體進行檢測,查看這類學生的差距在哪里,從而根據病因找到突破點,再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針對班級里成績較差的幾個學生進行檢測,通過學情前測,老師可以了解掌握學生成績不佳的原因:一是厭學,通過個性檢測,數學老師就可以掌握學生的厭學原因。二是學習態度和智力原因,通過個性檢測,數學老師同樣可以找出病因。個別抽查的方式也可以對優等生和中等生進行學情檢測,通過檢測,數學老師可以查看優等生還有哪些未能突破的難點,同時也可以查看中等生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
二、基于學情前測的小學數學教學預設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
數學教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數學老師開展教學的主要參考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在進行教學預設之前,數學老師必須要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并且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同時還要對編者的意圖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理清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從而設計出符合學情的教學預設,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這節內容的時候,筆者首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全面摸底,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式和“兩位數乘以十”的計算方式,但小明等幾個同學對于“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式不能掌握。根據這次學情前測,筆者在教學預設中引入了“兩位數乘以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以十”的計算方式,首先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重新回顧,同時還重點提問了小明等幾個同學,幫助這幾個學生有效掌握了“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式。接下來,筆者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試著探討“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式。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筆者也適當給予了點撥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式。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生雖然認知能力有限,知識面狹窄,但是他們的創造力非常強,數學老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將學生的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為數學課堂教學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預設中,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選擇合適的方式。數學老師要圍繞教學內容,以此為出發點,以學生思維發展的具體狀況為基礎,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將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加強學生的交流合作。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這節內容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先在教學預設中引入幾個具體的實例,例如,23×15,然后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將自己的計算過程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如果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計算方式,數學老師要讓學生探索出另外的解題方式。如果學生計算錯誤,數學老師則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式??偠灾?,數學老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三)制定完善的評價系統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在教學預設中數學老師也要充分考慮到教學評價的作用,結合掌握的學情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數學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給予合理的評價,這樣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能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三、小學數學教學預設應用學情前測的優勢
(一)通過學情前測準確把握教學起點
若將一節數學課程視為一次跑步競賽,那么在學生出發之前,教師必然要對學生的起點進行了解,并結合其具體情況做出科學指導。雖然教師也可以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來給予引導,但其發揮的效果往往都是淺層次的,而精心準備的學情前測可以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真正清楚學生的學習起點哪里,在此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教學起點。
比如,在講解“小數的意義”之前,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學情前測問題:(1)大家試一試在線段上可以表示出0.3嗎?(2)1元=( )角,若下面讓大家將畫出的線段視為1元,那么可以在其線段上表示出0.3元嗎?請大家試一試。通過這樣的前測,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高效、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基礎、認知水平等方面的了解,從而明確本節授課重點,并明確教學培養目標的層次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二)結合前測結果明確授課目標
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來講,教學目標可以說是一把重要的標尺,也可以說是重要的參考依據。而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也能夠進一步鍛煉、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結合教材內容、教參來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但經常會導致學生的具體需求、個性特點被忽視,不利于以生為本課堂教學理念的落實。在此背景下,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教師的灌輸,且逐漸會對教師的安排、指導產生一定依賴。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數學知識,進一步鍛煉其綜合學習、應用能力,教師應充分重視學情前測,對于學生各階段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再結合課程標準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endprint
比如,在講解“年、月、日”之前,教師就可以針對班級學生開展這樣的前測:問題一:利用家里的年歷表,或者是自己制作一份,并將每個月的天數填入到下表中。問題二:我們叫( )月的有幾個,分別是( ),有( )天;我們叫( )月的有幾個,分別是( ),有( )天;你認為( )月比較特殊,其只有( )天。問題三:針對年、月、日,大家還有哪些了解,請做出詳細記錄。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具體學情有一個大致了解,也能夠進一步拓展其數學思維,鍛煉其實踐操作能力。
(三)針對前測結果優化授課方式
相關教育學者曾提出,教學方式的恰當選擇與科學運用,不論是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是對優化課堂教學環節都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講,差異不僅在于生活閱歷、數學基礎上,在學習方式、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不能選擇千篇一律的方式來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學情前測來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需求,以及個性發展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
比如,在講解“認識鐘表”的相關內容之前,為了了解一年級小學生當前對鐘表有哪些認識,就可以開展各項前測活動。除了認識鐘面組成之外,對于整時、非整時時間的認識也要做出相應測試,以此來確保教師可以選擇更恰當的方式設計出更生動、高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
(四)結合前測問題靈活設計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考查學生新知識掌握程度,鞏固新知識、技能的關鍵方式。但在課堂教學中若一味地設計重復、單一的練習內容,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甚至使其逐漸產生抵觸情緒,也難以達到鞏固提升的目的。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練習前,教師未對學生知識學習難點、易錯點進行全面了解。而通過學情前測的實施,這一現狀便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比如,在講解完“乘法結合律與分配律”的相關知識點之后,就可以在開展練習之前設計這樣的前測題來達到檢測了解的目的。(1)44×25(2)125×(8×4)(3)120÷4+80÷4(4)64÷8+64÷4。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易錯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一定提升。
(五)結合前測結果把握講授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主要是指新講解內容、學生現有認知水平之間存在的差異。通過學情前測不僅可以對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綜合學習能力以及思維發展水平有一定了解,也能夠為教學重難點的有效突破提供有力參考,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當前存在的知識斷層、學習難點給予針對性教學指導,這樣學生不僅易于接受,整個學習過程也是輕松、愉快的,不會再將數學學習視為一種負擔。
例如,在講解“百分數”的相關內容之前,就可以針對所有六年級的小學生開展學情前測,題目除了百分數意義、讀法與寫法,還要涉及百分數與分數互化、大小比較等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了解學生對哪些內容已經初步掌握,學習哪些知識點時存在一定難度,就可以結合授課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而在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的同時,也能夠確保每位學生都獲得更科學、全面的培養與指導。
綜上所述,作為教學活動的前驅,教學預設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做好學情前測工作,再根據具體的學情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實施合理的教學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琨武.有效教學“預設”不容忽視[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6(2):33-34.
[2]王健.有效的教學預設應觸及學生的需求:從一次失敗的教學設計談起[J].成才之路,2012(36):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