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能翠
摘 要:基于安康市大學區、教研協作區、督學責任區“三區一體化”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學前教育教研協作區工作進行了探討,并從“一體化”建強根基、“四大寶”提升素質、“微家園”聯動互通三個角度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研協作區;微家園
從安康市實行大學區、教研協作區、督學責任區“三區一體化”教育工作以來,我園作為白河縣學前教育第二大學區區長園,以教研協作區為依托,開展了系列活動,探出一些思路。作為區長園負責人,我采取三項措施推動大學區整體工作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白河縣學前教育第二教研協作區,共有四個鄉鎮公民辦園16所,教師173人,幼兒2471人。協作區以“一體化”為統領,以“四大寶”為骨干,以“微家園”為網絡,輻射公辦園,涵蓋民辦園,實現了協作區目標、資源、力量共建共享、整體推進、聯動互通,區園管理、保教水平、專業技能、教學科研等工作全面提升,形成了百鳥爭鳴、百花競艷的良好格局。
一、“一體化”建強根基
“一體化”即工作計劃一體化,業務培訓一體化,技能提升一體化,資源共享一體化,重點活動一體化,共五個方面內容。推行“一體化”后,教研室提前了解轄區內協作區、幼兒園,以及廣大教師的工作計劃、發展愿景,編制工作計劃、部署重點任務時,充分考慮各層級意見建議,保證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具體做法是教研室預先審核各區長園撰寫的教研協作區工作計劃,區長園同步審核各成員園的教研工作計劃,各園所審核教師個人教研工作計劃,做到各個層級的教研工作有計劃、有審核、有修訂、有落實。
同時,各園區、教師在修訂個體發展、工作計劃時,又以參照體,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不影響上級計劃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本級的自主教研活動,適度調配自身研究、發展方向,避免出現矛盾和沖突,形成了從教研協作區到各園所,最后到教師個人,指令得到統一、目標實現同向、步伐整體劃一、合力作用明顯,實現了自上而下的高度一致、同頻共振。
二、“四大寶”提升素質
“四大寶”指名師工作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為充分發揮“四大寶”的技能優勢,事半功倍地搞好教研協作區全面工作,協作區廣泛開展示范教研、送教下鄉、交流輪崗、分享“寶典”、邀請“鑒寶”等活動,搭建活動平臺,既帶動各園所教師“向好向優”發展,也大大促進了骨干力量自身快速成長,可謂事半功倍。
“四大寶”示范教研、送教下鄉一般采取組織指派、雙向選擇兩種途徑。通常由教研協作區區長園選派送教人員到協作區內相對薄弱的園所進行,一般是事先和有需求的幼兒園溝通,預訂送教的學科及活動形式,被選派送教的教師會提前了解將要送教的園所教研發展基本情況,定制送教內容。在具體活動中,送教人員會把活動切入點,學科定位的思路,活動設計中的重點、難點,活動組織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教研工作經驗,一一闡釋,分享“寶典”現場解答受教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困惑,探究攻克疑難的心得。送教后收納意見,總結得失,提煉要素,形成課題、轉化成果,上下反饋,良性循環節節高。
與此同時,修訂實施教師梯隊培訓學習計劃,通過開展大學區交流活動、請進專家指導、網培、國培、“二傳手”專題講座培訓、邀請“鑒寶”等活動,實現區園培訓全覆蓋。全年開展公開課、優質課、教學能手選拔賽、玩教具制作比賽、課題研究等活動,開展環境創設、繪畫、琴法舞蹈、講故事等技能比賽,班級一日常規組織與管理比賽,親子手工制作比賽等活動,使崗位大比武、大練兵形成常態化,實現“手拉手”態勢,促使教師整體素質提升。
三、“微家園”聯動互通
充分發揮QQ群、微信群等網絡信息平臺優勢,實現網絡化管理,區園內所有老師一體聯動起來。具體做法是以“四大寶”為龍頭,組建若干個學科教研協作組,各個組內再建立小的QQ群,從協作區到學校到教師、從協作區到學科協作組到學科年級組再到各個互助組,形成了由大到小、由上而下,共計50個、覆蓋全員的“微家園”。“微家園”集幼教專家、教職員工和幼兒家長于一體,依托“微學園、幼師問答、云課堂、教育科研”四大版塊,傳達指令,推送寶典,結對幫扶,交流賽教;緊緊圍繞“兩提高兩縮小”目標,比學趕超。
結合公辦園實際,在區長園選派專業技能熟練、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進行輪崗交流,對每名輪崗人員安排一名行政管理人員全程指導,定期對工作計劃、總結、心得體會、活動記錄、教學活動設計及反思、聽評課記錄、活動隨筆、感想、幫扶效果、接收園的鑒定與評價資料梳理分析裝訂成冊,并嚴格按計劃執行,區長園抽查,學期末總結,師對徒鑒定,保教處考核,通過痕跡管理,實現“一對一”幫扶。
總之,我區通過以上三大舉措,依托“三區一體化”機制,彌補了轉崗教師業務能力不足,深化了幼兒園科學管理體系,有效促進了園區素質教育內涵提升。
參考文獻:
[1]尤克飛.“學、研、培”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7(7).
[2]黃芳.園本教研制度建設初探[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