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靚
摘 要:對古詩詞的學習不只是學習古詩詞的著作手法和朗誦古詩詞,更重要的是學習探討古詩詞當中所包含的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并將這傳統文化一直延續傳承下去。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教育分析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古詩詞的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古詩詞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非常難的一部分內容。目前,我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大類:
1.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面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古詩詞教學的教材,還有就是古詩詞的編排方面。現在的初中古詩詞教學教材以及教材編排的內容與古詩詞的出處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所選擇的篇目也不多。在初中之前的小學學習階段,古詩詞出現的頻率很少,所以學生們在初中之前對古詩詞的了解少之甚少,所以學生們到了初中以后,剛開始接觸古詩詞會有一些吃力。
2.古詩詞教學的教師方面
初中語文課程當中古詩詞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形式,比如,對語法的分析、對用法的講解、對句法的比較等,而教師們在古詩詞教學當中采取這些方法無非就是為了將復雜的古詩詞分成比較簡單的內容來學習,但是這樣也許會讓古詩詞的學習變了味道,如此下來,學生們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只是簡單重復式的。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教學之前,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古詩詞的理解上面,而學生們對于學習方法掌握得不好,所以更重要的是應該提高教師們的古詩詞翻譯水平,對古詩詞的翻譯做到極其準確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初中語文古詩詞傳統文化教育中要提高教師的詩文水平。
3.接受古詩詞教學的學生方面
在初中學習當中,因為古詩詞的概念很少,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對古詩詞的學習并沒有很大的興趣,感覺沒有什么可值得學習的。所以古詩詞在學生的概念當中地位很低,而造成這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生活在現代化的時代里,與古詩詞當中的內容幾乎是脫軌狀態,相差較大,所以同學們不愿意接受;
(2)我們現在的漢語是通俗易懂的,而古詩詞當中的語言,有的一詞多義而且很難理解;
(3)初中語文的教學方式,幾乎都是采用背誦的方式,各種語法、各種手法都需要學生背誦,而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傳統文化教學
1.興趣源于生活
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初中語文教學所涉及的方面都離不開我們日常的生活,所以語文這一個科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同學們對于語文的學習充滿了興趣。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懂得聯系現實生活,以此來激發學生們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這樣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在寫這一篇著作時的寫作背景,教師應該在講課之前講述,以此來增加學生們對此著作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地去學習。
2.多次誦讀,加深印象
我們學習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記憶,否則學到的所有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對古詩詞的學習亦是如此,多次反復地去誦讀古詩詞,不僅能夠加深對古詩詞的印象,而且能夠對古詩詞有一定的語感,進而真正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了解古詩詞的寫作背景
古詩詞當中大多數采用的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手法,而教師們如果能夠在教學當中將作者的寫作意圖提前講解給同學們,那么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懂得掌握文章的精華
所有的文章包括古詩詞,作者在寫作時都會有一個主旨或中心思想,也就是精髓部分。對于文章的精髓部分,作者都會用最真摯的情感來表達。學生如果能夠真正地掌握古詩詞的中心思想,那么學習起來就會非常輕松。例如,李白《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個“深”字表達出了李白和朋友之間的友情比千尺的桃花潭還要深,很好地利用雙關寫法把桃花潭水的深和朋友之間的友情相結合,表達友情的深厚。
5.與作者同境,增強情感
流傳至今的古詩詞,必然是古詩詞當中的精品,而且肯定都是由作者反復琢磨而作。所以光是抓住作者寫作的中心思想那是不夠的,我們要懂得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體會古詩詞當中的意境。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實際上是寫秋雨后的一幅景象,但卻深深地體現出了作者隊員田園山水到情感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滿足。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去學習并且傳承。我們要想做到對古詩詞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離不開傳統的文化教育,所以我們要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當中用傳統文化教育方式,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們更深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美,激發學生們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們了解到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魅力所在,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與道德品質。今后在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當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將會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周國棟.初中語文古詩詞與傳承傳統文化探究[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12).
[2]周瑞生.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6).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