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玲
摘 要:在高考中占有不少分值的文言文一直是高中教學的難點,教師苦惱,學生沒有興趣,問題其實還是出現在教學課堂上。作為教師,反思教學弊端,提出改進措施,努力消滅文言文這只高考路上的攔路虎,讓文言文發散出它本身的魅力。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教學誤區;應對措施
從教以來,一直在如何教好文言文上存在困惑,幾年來,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索、研究、實踐,有了些心得體會,現總結下來,以供大家參考。
文言文在高中必修課本中占很大的篇幅,在高考中占有24分(包括5分名句),這是教學的重點。但高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文言文學習很難,師生在這一板塊耗時耗力最多,但得分率很低,學生既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文言文教學陷入困境。查找原因,教師在教、學生在學上都存在很多誤區。隨著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反思教學弊端、找到應對措施、提升文言文教學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誤區
1.課堂形式枯燥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我們常見的文言文課堂大多是這樣的:一節課上,教師先介紹作者、時代背景,接著逐詞逐句地串講,板書滿滿一黑板,生怕學生不明白;學生要么奮筆疾書,連頭都不敢抬,生怕落下一個字;要么拿著文言文全解緊跟老師進度費力地聽。無論哪種學生都是動手不動腦。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進度慢,學習效果差,學習興趣全無。
2.應試性太強,使文章分散。教師把教學目標只定位在字、詞、句的解釋和翻譯上,講究“字字落實,句句會譯”,唯恐有所遺漏。把文言文教成了古代漢語,將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可言,學生成了被動筆記、背誦的工具。而對于文章在謀篇布局、思想、語言藝術上的精彩之處卻閉口不言,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精髓,更體會不到那一時代作家的思想。
3.課文之間缺少聯系,知識之間缺少遷移。這種教學以讀懂一篇課文為目的,認為課文講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會翻譯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結果卻是學生不能形成文言文閱讀遷移能力。學生沒有形成建立課內文言文知識體系的能力,就更不可能靈活地把課內的知識遷移到課外。面對每一篇課外文言文時,必然像見到陌生人一樣,還是一臉的懵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永遠無法解決不斷變化的新題。
4.輕視朗讀,學生沒有語感。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作了如下要求:“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但在文言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掌握字詞句的解釋,教師舍不得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花在誦讀上,學生誦讀的只是考試大綱要求背誦的篇目,不要求背誦的一些篇目甚至無法通讀。文章讀得少,必然無法形成好的語感;文章讀不熟,課上學的知識也就無法
遷移。
二、文言文教學應對措施
1.重視誦讀,以讀帶學?!皶x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是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最基本而又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在培養語感、理解文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誦讀是學生的重要閱讀實踐,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驗、感受。
讀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名家范讀、教師范讀,學生之間的比讀,小組之間的競讀,分角色朗讀等,能有效激發學生讀的興趣,真正幫助學生培養文言語感。當然在閱讀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把課文讀熟讀透,再來談背誦課文、理解文意、知識遷移,那就事半功倍了。例如,學習《鴻門宴》時,我讓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分角色朗讀,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把人物的性格、說話語氣把握得十分到位。
2.穿插歷史故事,提高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趯W生眼中枯燥無味的文言文,運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產生“想學”的念頭呢?善于穿插歷史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燭之武退秦師》時,我給學生講了重耳逃亡的故事,詳細講了他逃到鄭國和秦國時的待遇,還講了成語“秦晉之好”的來歷。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了解了秦晉的關系,還加深了對秦晉圍鄭的原因的理解。一箭三雕。
3.課堂形式多樣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嘗試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想學文言文。
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布置好明確的任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組內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班上討論,最后師生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工具,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4.重視文與文的聯系,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標。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