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 要:中國青少年體質情況持續惡化,近年來對于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方面的擔憂不時出現在各路媒體上,中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仍然突出,集中表現為以下方面:平均身高在世界上的排位急劇下降,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趨勢;近視率呈大幅度上升;速度、力量素質幾乎沒有增長,耐力素質一直處于低谷,柔韌素質成績有所好轉。作為學生體質健康首要平臺的學校體育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現在的學校體育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校體育教育現狀也同樣令人擔憂。
關鍵詞:體質健康;嚴重下滑;學校體育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然而近幾年來各種權威機構和媒體的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正出現嚴重下滑的惡劣形勢,令人擔憂,欲待解決,迫在眉睫,中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仍然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平均身高在世界上的排位急劇下降,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趨勢
據2014年世界部分國家平均身高排行榜,我國平均身高排名第57名,據了解我國多數地區2015年征兵工作中身高標準又有所降低,這不能不說明一些問題。
超重和肥胖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城市青少年兒童更是呈上升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之現在家長和社會對文化成績的盲目追求,學生嚴重缺乏鍛煉,學生肥胖率迅速提高。
二、近視率大幅度上升
據有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學生近視率高得驚人,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
三、速度、力量素質幾乎沒有增長,耐力素質一直處于低谷,柔韌素質成績有所好轉
近年來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從2002年開始至今學生的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幾乎沒有多大的改變,而耐力素質一直處于低谷,甚至有幾年學生耐力素質亮起了紅燈,令人擔憂。
我國青少年體質嚴重下滑的事實擺在眼前,形勢令人擔憂,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學生體質健康首要平臺的學校體育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現在的學校體育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同樣令人擔憂,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情況:
(一)我國的教育體制將體育課程邊緣化
1.除初中階段將體育作為升學考試項目以外,其他階段均不作為升學考試項目,于是被社會、家長甚至學校看成是“豆芽”學科,體育課基本是安排在非重要學科學習時間,而且課時班安排集中,很多學校根本就沒有充足的場地進行教學。
2.好多學校體育課程不能開齊開足,學生正常體育活動時間被擠占,甚至有的學校還弄虛作假準備兩套學校課程安排表,一套上課用、一套備查以掩人耳目。
(二)體育教師配備嚴重不足,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失衡
1.體育教師數量不足,尤其是農村學校尤為嚴重,有的鄉村學校甚至鎮級中小學根本沒有專職體育教師。
2.由于有些農村體育教師在單位感覺地位和待遇低下,好多體育教師要么往城區考調,甚至有部分教師選擇了轉職轉崗,從事其他學科的教學去了,使得本就嚴重缺乏的體育教師隊伍更是釜底抽薪。
(三)安全責任的劃分束縛學校與體育教師,使得體育教育教學無法正常完成
1.目前好多學校體育教學已經將投擲類(除壘球、實心球)等危險類教學項目劃為非體育教學內容。
2.部分學校停止晨跑,停止舉辦學校冬季長跑比賽,原因只有一個,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責任高于一切。
(四)農村地區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嚴重缺乏
1.農村學校運動場地小,有的學校根本沒有運動場地,有的學校能有一塊簡易籃球場或者一塊集會場地就相當不錯了,而體育器材除了一點球和跳繩以外根本就沒有其他器材,場地、器材相當缺乏。
2.農村地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嚴重,加之課程安排集中,有時一上體育課運動場上往往是六七個班甚至出現超過十個班的情況,讓本已缺乏的場地和器材更是捉襟見肘。
(五)高度發達的互聯網
無處不在的移動通訊豐富了,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占據了學生大量課余時間,學生根本不愿意參加業余體育鍛煉。
如此看來,我國學校體育尤其是農村地區學校體育教學現狀與我們認識的情況大相徑庭,而青少年體質與學校體育教學息息相關,作為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前沿陣地,我國學校體育將如何發展尤為重要。以下是我作為一名一線體育教師提出的建議。
1.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生體質、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它不是學生及學校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重要問題。
2.正視現狀、提高認識、引起重視、將學校體育教學放在重要位置,在現階段無法完全改變我國教育體制的情況下,將體育教學進行強制性學分量化。
3.加大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提高設施器材利用率。
4.在學校課程安排上不再將體育課無意識邊緣化。
5.積極恢復體育業余鍛煉、晨跑和大課間。
6.安全責任劃分的規范化及法律化。
參考文獻:
[1]周濟.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會議中的講話[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08(1).
[2]吳鍵.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J].中國教師,2012(20).
[3]鄭超.國民健康視覺報告[J].中國社會組織,2014(18).
[4]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