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娟
摘 要:作文,要真實,要以生活為素材,立足于真人真事,才算一篇好文章。作文要審明題目,緊扣話題。更要注重文章結構,使文章條理清晰。然而日常生活中的積累與思考才是寫作的基礎,是寫出一篇好文章至關重要的前提。
關鍵詞:作文;生活;素材
一、素材真實,立于生活
好的作文題材都是源自于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注重這方面的積累。首先得學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現在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死讀書之舉,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只有生活經歷廣泛,人生閱歷豐富,才會懂得更多,思考得更為深入;只有不停地觀察,不斷地思考,才能理解得更清楚透徹;只有跟隨生活的腳步,才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同學們可能會說,我每天的生活簡單,重復在家、教室、食堂三點一線,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積累成素材的,如果這樣想你就錯了。生活中的素材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些感動人心的瑣事。比如,上學路邊的野花、教室里同學新穿的裙子、食堂阿姨臉上的表情等等。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要善于觀察,培養一雙勇于發現的眼睛,這樣你才能不斷積累,時間長了,積累的東西多了,寫作也會變得更加順利。“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便是最好的概述。所以說寫文章不能靠編造,而要靠切身體會。
二、審題準確,選好題材
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審題”。作文題,都會有一段簡單的要求介紹。那么我們就要明白這些要求,它讓我們寫什么做什么。比如,要求我們寫一篇關于“人性本善”的議論文,要求800字。然而你偏偏去寫人性的惡點。明顯的跑題,然后非說自己想表達人性的優點,這明顯說不過去。
再者如何選擇作文題材。先解釋一下什么叫選材,假如你現在要做一份紅燒鯉魚,在蒸炒之前,你要準備好一條肥碩的大鯉魚、蔥葉、蒜泥、油鹽醬醋等等。魚得是新鮮的,營養含量充足的;蔥蒜也要現摘的,因為需要它來調味;麻辣椒的口味十足,不然無法去除魚的腥臭味。但是符合我們要求的材料非常多,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呢?這時我們再用做魚的經驗,燒出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鯉魚。選材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題目,同學們要明確這一點。
三、合理結構,構建文章
說到文章結構,那就得提到作文提綱。我怎么開頭,中間寫什么,最后如何結尾。什么地方需要詳細描寫,哪里可以一筆帶過。在寫作開始前,先準備一張稿紙,把寫作的要點提前列出來,做到“有備而戰”。寫作的大忌是寫一句回頭看一句,那樣的文章整體性差,沒有粘合,沒有全局觀念,只能叫湊字數。因此寫文章之前最好要列提綱。
接著就是開始寫文章。首先說一下開頭結尾。開頭結尾一定要短小,結尾的時候記得回應開頭,點題。不管是如何說,到最后都要再重申一遍,深化中心,告訴人家你以上說的是什么內容。以免人家都沒聽明白,最后你簡要總結一下,告訴讀者你想要表明的觀點。文章的中間段占據全文最大的篇幅,正文的結構常規有以下幾種。第一,三段式:最簡單的方式,三個段落,第一段提出“是什么”即文章想寫的內容;第二段“為什么”,為什么要這樣,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最后一段“怎么做”即以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做到這些。其次,理由并列式。這種方法正常應用在議論文中,在開頭提出中心觀點后,以相通的各種事例或道理去證明觀點,最好可以從正反兩種事例,其本身就具有鮮明的對比,使得理由更具有辯服力。最后,遞進式。在證明自己觀點的時候,文章各個部分由淺入深、段落之間是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關系,文章的結論,由開頭的一點點,經過不斷的論述,層層加深,每一個分結論都建立在前文的論證之上。這種方法讓人理解得更加細致,讀者的閱讀體驗感更加完美。
然而我最欣賞的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變化發展的,當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變化屬于一種文藝范疇,是作者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體現,一些學生雖然經過了初中三年語文作文的鍛煉,但仍然只會寫最簡單的“三段式”文章,一些同學作文毫無層次感,全篇都是三兩句話組成的段落,完全屬于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沒有提前做好構思,前者文章陳舊刻板,讓人有壓抑感、厭煩感,后者文章雜亂零碎,試問這樣如何能寫出一篇高分文章。可以獲得高分的作文的結構形式應該是長短段落相間,開頭不能冗余,這樣會讓文章頭重腳輕,文章正文內容不應過簡,表達內容簡單鮮活,要強調情感的地方,使用短段落,敘事及講道理處使用長段落,這樣使文章讀起來厚重充實,結尾必須總結全文,并給人留以遐想的空間,在文章的轉折段落之間,可以穿插短句來點題或者過渡,當然計劃是永遠趕不上變化的,一個好的結構,應該根據文章的文體特點和內容主旨而實時變化。
四、角度新穎,亮點紛呈
任何一篇高分的作文都有其閃光的地方,毫無特色的作文使人乏味。特別對于考試中寫的作文,閱卷老師讀每篇作文,對于千篇一律的文章難免會感到疲倦,倘若你的文章中有幾處大放異彩的地方,往往能提起老師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作文分數。
我向大家推薦三個給作文潤色加分的方式。第一,文章開頭,建議以一個排比段的形式來寫,排比可以增加文章氣勢,讓文章看起來大方自然,開頭運用排比段落的形式可使人眼前一亮。第二,多角度表達,多角度是什么?多角度對于我們自身,包括眼耳鼻舌身,去體驗去感受,我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細化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那基本寫都寫不完?多角度對于他人,我們可以從他人的角度表達,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同的視角得出的觀點,自然不會雷同。別人一直覺得是正確的東西,就變成了你自己的知識,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第三,好詞好句,這點是最簡單的但卻是最需要積累的東西,比如名言警句、詩詞歌賦等,運用得好,也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