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三維目標”,在此影響之下,各學校都教學目標和教學功能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相比較于傳統“傳道授業解惑也”的灌輸式教學,如今人們更加關注學生科學學習觀的建立,尤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體現。尤其是以問題為“心臟”的數學科目。學生學會了主動提問,那么他們自主探索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創新的能力也會與日俱增。從重要性、影響因素和培養途徑三個方面談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主動提問;課堂教學;重要性;印象因素;途徑
在學校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數學還是其他的任何一門學科,提問都是不可避免也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教師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巧妙地將神游在外的學生拉回課堂上,使其集中注意力,可以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策略,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高效完成……而學生通過提問,則可以解除學習中的困惑,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然而,就目前初中數學的課堂現狀來看,教師提問和學生提問的比例失衡,學生提問極度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即便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課堂教學依然遵循著教師“教”、學生“學”的老套路,一節課下來,全是教師的各種講解和各種問題,而學生的問題則寥寥無幾,甚至根本沒有。課堂上,教師如此“主動”“熱情”,學生的主動性已經可想而知了,那就更不用說主動提問的能力培養了。
一、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初中數學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是基礎環節,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一直在解決問題,卻很少主動發現問題,這與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數學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很強的科目,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所以,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此外,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提高,不僅能夠增強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而且還能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探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是學生走向成功、走向創造的關鍵,且對學生今后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認為,現下教師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任務也應該是引導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影響學生主動提問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主動提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有限
在新課程改革春風的吹拂下,當前的課堂教學相比教育傳統教學略有改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在新課程改革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課堂的狀態始終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固定模式,教師干癟地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期間,學生沒有機會在課堂上發問。同時也因為提問的機會少,次數少,即便是發問,也很難一兩句就表述清楚自己的問題,有時候說了半天也未能反映出想要提問的核心內容。
2.學生的課堂提問勇氣不足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心智稍微成熟,不再像小學時候那樣“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心理逐漸變得封閉,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不愿意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與其他人分享,自然課堂提問也會比較少。除了學生自身青春期的普遍問題之外,還因為他們對教師有懼怕情緒,這也是導致學生缺乏提問勇氣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師道尊嚴”的思想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是嚴重影響著學生,為了能讓學生“潛心學習”,學校通常會采用高壓政策,學生始終活在教師的“五指山”下。這也就是為什么家長經常會說:“王老師,你要好好管管他,他不聽我們的話,但是非常聽您的話。”在學生的心里,教師至高無上,不容侵犯,他們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不敢“冒犯”老師,甚至都不敢在課上正常進行反問。
3.學生的課堂提問態度失當
對于課堂提問,學生對于主動提問的認識和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僥幸心理是初中階段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提問態度,他們不去主動提問,或者認為自己想要問的問題,別的同學也會問,等到時候,老師自然會講解,不如等一等;或者認為自己不會的問題,稍后老師可能會講解到,現在提問可能有點早,不如等一等;或者認為自己提出的問題太過于簡單,會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不如等一等;或者干脆認為這些問題,都可以等課下了再一起問老師,課上不如等一等……學生這種“等一等”的提問態度和心理,導致他們一次次錯過提問的最佳時機,將問題不斷堆積,最終演變成“虱子多了不癢”的結局,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4.學生的課堂提問缺少啟發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缺失,除了學生自身因素之外,教師教學中沒有留下機會和時間讓學生提問,沒有巧妙地設計懸疑啟發學生提問也是導致學生不能主動提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么就是“滿堂問”,學生習慣于回答老師設計好的問題;要么就是“滿堂設問”,學生習慣于等待老師自己說出問題的答案,因此,他們在思想上存在嚴重的依賴性,失去了提問的想法和能力。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也不知道如何提問。
三、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途徑
針對以上影響因素,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該如何做,才能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敢問”
在多數的學生看來,數學是抽象、嚴謹、枯燥的,更是難學的。在這樣的思想認識下,學生上數學課時,總會伴隨著一些顧慮、一些畏懼甚至是一些抗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他們也害怕提問,擔心提出的問題是太容易的,或者不正確的。這也就導致了學生主動提問的勇氣不足,習慣于“等一等”,即便是“一時沖動”的提問,也在一站起來的那一刻就“肝顫”了,吞吞吐吐,一片混亂,無法清楚地表達問題。不順利的提問將原本的一點點勇氣澆滅,自信心嚴重挫傷,今后的提問,更是少之又少了。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教師應該采用一些具體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勇敢地提問。我以為我們教師最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學生接觸最多,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愛、信任數學老師,就會在數學學習中展現出更加努力、更加用心的自己。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展現個人魅力,展現幽默風趣的一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生活中,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群里來,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情感,融入他們,真正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會在無形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而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又會給學生營造一個安全、放松的心理狀態。消除了他們對數學的恐懼、對教師的畏懼、自我情緒的阻礙。心理素質的提高,會讓學生敢于
提問。
2.創設良好的提問環境,讓學生“想問”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許多的行為習慣都是從家長、老師以及同伴身上學來的,可以說,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除了上邊提到的寬松的學習氛圍之外,想要讓學生主動提問,還需要一個良好的提問環境。試想,學習環境寬松,但是教師依舊是“滿堂灌”,又如何讓學生提問?在提問環境的創設上,一方面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對聽課內容提出疑問,讓學生產生想問的問題。
3.積極評價學生的提問,讓學生“愛問”
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對學生所提問題的態度對于學生再次提問的熱情和積極性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教師的態度如果是冷淡的、不在乎的,甚至批評學生沒有好好聽講,那么,這位學生今后可能都不想再提問了。反之,教師的態度如果是重視的,而且對于學生主動提問的行為進行鼓勵,并給予耐心、詳細的解答,那么,這位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以后會更加喜歡提問。
當學生喜歡上提問之后,隨著問題的逐漸增多,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得到鍛煉,提問越來越能抓住要點,就會越來越“善問”。因此,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敢問、想問、能問且愛問。
參考文獻:
[1]龔建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J].學周刊,2012(3).
[2]莫華燈.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J].教育導刊,2002(23).
[3]趙娟.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實現途徑[J].亞太教育,2015(12).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