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昱
摘 要:初中生生理與心理處于發展階段,思維較為敏感,對周圍的環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色彩在造型藝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色彩的視覺沖擊能夠激起學生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巧妙利用色彩教學,將其當做課堂的“調味劑”,能夠營造多變的課堂氛圍,這對掌控學生的心理有著重要的意義。簡要從色彩心理學意義,音樂以及文學在色彩教學中的滲透,闡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利用色彩來調節課堂氣氛,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初中美術;色彩教學;心理
色彩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又因學生在接受能力上存在差異,因此,筆者建議在進行色彩教學中加入音樂、文學等藝術元素,這樣能更好地輔助教學,更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課堂突出多變性和新穎性,助力學生學習成長。
一、教師身先士卒,掌握色彩心理學
色彩心理學是一門建立在色彩基礎上的學科,通過色彩對人心理造成的情緒影響,適時掌控人的心理。色彩心理學廣泛應用于人類的工作生活中。如,紅色,能夠讓人感覺到溫暖、活潑、青春、刺激,象征著革新,勇敢、健康與危險,這也就能明白祖國的五星紅旗、小學生的紅領巾以及交通紅燈為什么選擇紅色了;又如,黃色,能夠讓人感覺到陽光、溫暖和柔和,象征著希望以及權威,這也就能解釋古裝劇中為什么“金鑾殿”“龍袍”“黃馬褂”選擇黃色為主色了。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應掌握色彩教學藝術,將其巧妙運用到教學當中,這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有積極意義。
二、巧妙利用色彩,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喜歡玩鬧。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做游戲的方式,帶領學生在玩中感知繽紛的色彩。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找伙伴”的游戲。將不同的職業寫在卡片上,如“醫生”“消防員”“郵遞員”“空軍”等,由教師舉牌,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抽象感知色彩的運用以及含義。如,當教師舉起“醫生”這個名稱卡的時候,學生會在腦海中回想“白衣天使”以及去診所打針的場景,很容易讓學生想到“白色”;又如,當教師舉起“郵局”這個名稱卡的時候,學生會很容易想起綠色。利用游戲教學,巧妙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色彩教學,給了學生一種熟悉感和歸屬感,學生在這種積極情緒中,學習成效可想而知。
三、信息化教育的優勢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教育教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信息化教學。計算機等現代教學工具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計算機網絡世界中包含豐富的圖文、影像資料,這也從側面增加了課堂的容量,給了學生更廣的學習空間。這種教學課堂更靈活、更形象、更有創造性,也給了學生更大的施展空間。色彩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擴大課堂容量,能夠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也自然豐富了色彩教學的內容。
例如,在教學裝飾色彩相關知識的時候,美術教師可以精心制作課件,利用多種多樣的室內裝飾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巧設問題情境:“你喜歡的裝飾色彩是什么?”巧設問題情境,以電腦助學生進行思考,以下是學生的回答片段:“我喜歡將壁紙貼成橙色,地板也是橙黃色的,床單必須是乳白色的,吊燈是彩色的。”橙色給人輕柔之感,彩色給人興奮之感,根據學生的回答為學生播放一段輕柔舒緩的音樂,將學生適時帶入到自己喜歡的裝飾情景中,進行創作。
四、色彩教學中的文學滲透
色彩教學與文學同屬藝術的分支,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色彩知識屬于美術基礎知識的范疇,其中的對比與協調是較具專業性的。初中生形象感知能力較強,在色彩教學中加入文學知識,能夠充分讓學生體驗色彩帶給的不同體驗,這可以調節他們的情緒,對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有促進作用。
例如,當提到“春天”與“夏天”的區別時,很多學生認為春天和夏天都應當是“綠色”為主色調,為了幫助學生區分,教師可以引用杜甫的《夏夜嘆》中的“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引導學生思考“炎”的含義,“炎”中有火,給學生炙熱之感,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夏天跟“橙色”之間的關系;此外,還可以運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思考春天的主色調。文學與色彩教學相融合,能夠增大課堂容量,學生的思路更加寬廣,認知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總之,色彩教學與學生的心理感知有著密切的聯系。美術教師應當適當掌控這門藝術,巧妙利用色彩,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應在色彩教學中加入音樂以及文學這些藝術元素,增加課堂容量,突出課堂教學多變性和新穎性,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琦.設計色彩課程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2(3).
[2]張雯.設計色彩教學探討[J].群文天地,2012(3).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