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雪飛
摘要企業文化是指任何企業內部的人員所共同形成的默認氛圍,對于行政效率及人員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企業文化屬于非明確、非明文規范,故而在監控、引導與治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對企業文化的意義、作用及其培育策略進行分析,旨在為后續的相關體系建設提供必要保障。
關鍵詞企業文化 意義 作用 培育
企業文化是一種對企業運行潛移默化的環境要素。近年來,針對該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多,但是依舊沒有從原理、影響要素、作用通經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共識性結論。就一般結果而言,企業文化決定于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方式與習慣,并對新加入團隊成員形成顯著的帶動性影響。在總體建設過程中,現階段的研究認為其主要包括但是不限于公司制度、公司行政特征、業務范疇等因素。
而落實到具體的企業中去,我們不難發現由于指標的隱性化、治理難度大、收益無法量化等特征而處于非重視的尷尬境地,從而表現為宣傳、管理均涉及相關的戰略規劃,但是很難予以執行及落地。此種現象形成的原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對于企業文化的具體意義與功能的不了解也是其根本要素之一。為此,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對具體的意義與作用進行梳理,并結合供電企業實際給出可行的培育策略,希望能夠為后續的企業環境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等內容的實際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企業文化意義與作用
所謂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工作環境的構建,利用環境內的制度、規則以及環境個體的行為方式來影響環境范疇內的其他個人。與制度相比,企業文化更多的是一種“無聲”的制度。人們雖然無法從成型的文字材料中看到我不能做什么,卻可以在與同事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更了解一切的辦事制度,從其根本功能來看,企業文化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能夠更進一步增加企業管理與規范治理的維度,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形成更大的員工遵循:二是通過文化建設的方式來引導新入職或者轉崗調入的相關人員完成行為體系的構建。上述兩方面實際上也是企業文化構建與具體發揮作用的核心。
落實在具體的工作貢獻層面,企業文化主要有如下幾方面作用:一是能夠通過企業文化的帶動作用形成有效的崗位責任。在企業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不同崗位存在不同的職責,在完善分類的基礎上依舊會存在一定的交叉。而此類內部責任模糊很難通過制度與企業管理的方式予以確定。利用企業文化的相關作用能夠使得不同崗位人員明確自身的責任邊界,有助于后續相關工作的開展;二是通過企業文化能夠有效的提高內部行政效率。企業文化的規劃在積極引導的前提下能夠成為生產力的來源之一。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其屬于環境引導式的非管理體系,環境內的個人一方面會通過自我動力來完成向企業文化靠攏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環境內的不同個體也會通過相互監督的方式來形成更具有監督作用的群眾機制。通過兩方面共同構建利用企業文化來形成的企業內部行政效率與傳統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二、供電企業文化培育策略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于企業管理及個人成長均具有積極的作用,進而表現為突出的意義。然而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企業文化并不受到決策層的重視,也很難在實際的建設與培育過程中落地。結合供電企業的具體特征與工作需求,本文認為其企業文化培育主要可以從如下個環節來進行:
首先,確定企業文化建設目標。不同的企業文化所帶來的行政效率與企業環境是不同的。在針對企業文化引導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明確的目標。在供電企業中行政效率與服務質量應該是其關鍵的評價標準。其中行政效率即包括了對外窗口的辦事效率,同時也應該包括供電網絡維修,維護等施工效率。而在服務質量的要求方面則需要形成廣泛的客戶評價,通過評比的方式來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
其次,豐富企業文化建設手段。企業文化的引導模式一般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宣傳的手段將企業的文化要求進行宣傳;二是在實際構建過程中通過制度、管理等模式將具體的文化目標來形成有效的環境效應,使得每一個員工能夠系統的了解文化建設的細分要求,并將之融入到自己的行為規范與行為標準之中:三是通過更為豐富的手段,廣泛利用網絡等方法形成更高的吸引度,使得員工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體系中來,在提高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提升整體效能。
最后,形成企業文化監控體系。要了解企業文化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在企業運行過程中不斷的變化。企業決策層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監控體系并不斷的對現行企業文化進行監控,根據監控結果適當的調整企業文化的方向與引導手段,在不斷的優化過程中形成更為科學且持續的文化系統。
三、結語
企業文化對企業自身的行政效率與核心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故而我們有必要探究其在供電企業中的實際培育策略。在本文的分析過程中結合供電企業實際情況與工作需求從文化目標的確定、文化建設的手段以及文化監控體系等三個方面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后續的相關建設提供必要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