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 要 大學生就業是關系大學發展與學生利益的大事,本文介紹了大學生就業面臨的部分問題,從大學生培養、就業服務與職場幫助兩個方面簡要探討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大學生就業,是一項涉及到全體大學生的切身大事,也是檢驗大學教學質量、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引導大學生就業工作、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1現代大學生就業現狀
從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取向來看,大學生就業的目的更加理性地從自身條件出發,人生價值取向更加合理、現實,對于人生的思考漸趨于成熟、多元,但在就業類型選擇上,選擇“行政事業單位”和外企的最多 ,在就業地區選擇上,多數選擇東部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結果是大量畢業生在沿海找工作越來越難,而處于大開發初始階段的西部卻招不到人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部大開發的發展進程。
從就業市場對大學生需求情況看,就業單位對大學生存在“三高”的要求:第一個是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供大于求,較多的單位招聘越來越多地向學歷高的人才傾斜,對學歷要求高。第二個是單位在招聘時更多注重考查大學生的工作經驗、辦事方法、專業水平等,對大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高。第三個是由于市場競爭及單位發展要求,越來越多的招聘單位注重考察人才的潛力、發展空間與人才的悟性、學習能力,對人才的潛力、個人發展空間是否能與企業發展步伐的匹配性要求高。
2以大學教育為平臺,打牢大學生就業基礎
2.1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對接
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經常發生熱門專業工作難找,冷門專業供不應求,大學的專業、課程、學科內容應與經濟社會充分接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做出相應調整。一是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總結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情況和市場需求,重點加強對新型產業、新型市場、國家扶植產業發展研究,加大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分析研判,緊盯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二是培養一批專業帶頭人。大學平時應加強人才儲備,引進和培養一批深專細研的專家學者,鼓勵教師開展新學科、新領域的研究,為學科設置打牢人才隊伍基礎。三是研究探索學科、專業設置。對于不合理的專業,應逐步減少師資力量的投入,減少招生規模,更新專業課程,謀求專業轉型,對于極不合理的專業,應給予取消或者合并,擴大市場需求較強的新學科、新專業、新課程的規模,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和專業亮點。
2.2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素質
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素質,要體現構建和諧校園和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利用學校機構和黨團組織管理平臺,充分發揮學生干部作用,鼓勵、引導他們組織開展黨團活動、文體運動、社會活動等,提高他們管理事務的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二是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和管理個人事務的能力。利用班級、寢室兩個學生頻繁接觸的集體,引導、擴大學生事務自我管理范圍,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較好的處理好人際關系,融入集體,樹立他們的團隊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三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以開展演講、辯論、詩歌朗誦等活動為契機,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研讀著作、論文撰寫、新聞評論/廣播、黑板報出版等工作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以創新性開展學生課堂(學生當老師)為先機,培養學生的數字、圖示表達能力。
2.3分層次、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大學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大學課程內容不應該給學生灌輸空洞的理論,其內容應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變化,其授課場所也不應太多局限在教室、課堂,應加在大實驗室、企業等地的實地作業課程安排,加大重點知識和課程的深度和廣度,確實讓學生把專業知識學熟、學精。二是培養學生的一專多能。要求學生找準自己個人特點和就業取向,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利用相關專業課程教育、興趣小組、成人自考、雙學位教育等方式,努力擴展學生的知識范圍,為就業選擇多元化打下基礎。三是改革學生就業實習。就業實習是培養學生適應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現階段,不少實習流于形式,學校應根據學期課程設置,經常性開展就業實習,可將就業實習分為課程實習和綜合實習兩類,課程實習以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專業實踐能力為重點,可于1-2個學期安排進1次,實習作為1門課程,成績計入學分。
3以服務引導為主線,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場幫助
根據學校專業特征,加強與社會企業交融,培養出企業急需的人才,利用學生實習、現地參觀等時機,增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根據企業需要,優先向學生提供招聘。二是努力構建信息交流平臺。要建立學校、企業、學生的3方交流平臺,除就業網站外,還要建立就業信息手機短信發布平臺、就業QQ群等就業信息收集與發布渠道,加大就業信息發布量,提高就業信息的針對性。三是舉辦招聘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要求,可建設校內人才市場,舉辦校級工作招聘會,盡可能多得滿足在校學生擇業要求,同時,可鼓勵系、專業舉辦小型招聘會,滿足部分學生愿望。
參考文獻
[1] 夏春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高教, 2004(06).
[2]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在大學生創業課程設置的新思路探索[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