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尹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營改增”稅制實施后對建筑企業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稅收籌劃措施,以此推動建筑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營改增”稅制 建筑企業 稅負增加 稅收籌劃
一、前言
“營改增”是我國近年來重大的稅制改革,通過近幾年的試點與發展,2016年5月“營改增”已全面實施于各個行業中,為企業的發展助力。目前,將營業稅轉變為增值稅已經成為國家稅收的重點。然而,在建筑行業中,稅制的改革為建筑企業帶來了重大影響。據悉,中國建設協會對我國66家施行“營改增”稅制的建筑企業的稅負狀況進行調查與統計,最終調查結果與理論相悖。理論上,企業實施“營改增”稅制之后,企業稅負平均能夠下降越80%,大大降低了企業稅收負擔。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建筑企業每年繳納稅負平均增加了90%,稅負不降反增,影響了建筑企業發展。[1]基于此,本文簡單探討了建筑企業的合理稅收籌劃,以此達到降低企業稅負、推動建筑企業發展的目的。
二、“營改增”稅制施行后對建筑企業帶來的影響
(一)“營改增”稅制施行后為建筑企業帶來的有利影響
在建筑企業稅制改革之后,“營改增”為企業帶來許多有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營改增”的施行,幫助企業改善了原有稅制中常見的重復征稅問題。在“營改增”稅制施行前,建筑企業不僅需要繳納3%的營業稅,還需要承擔購置機械設備、施工材料等重要物資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且沒有抵扣渠道。在“營改增”施行后,增值稅雖然變為了11%,然而,購置機械設備、施工材料等的增值稅卻可進行抵扣,兩相比較之下,稅制的改革實現了減負效果。[2]另一方面,“營改增”的實施,為建筑企業帶來更多的稅務籌劃空間。在企業發展中,稅務籌劃是企業合理避稅、減少稅負的合法行為,對建筑企業來講,“營改增”的實施,為企業帶來多種規避稅收的途徑,有效降低了企業稅負。例如,建筑企業可以選擇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機械公司、運輸公司等,使得各企業均能夠取得合法增值稅專用發票,以發票代替資金,減少企業稅收。
(二)“營改增”稅制施行后為建筑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實際上,“營改增”稅制實行后為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并非是絕對的,而是企業自身因素引發的。一般來講,“營改增”稅制造成建筑企業稅負不降反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建筑施工單位合同不規范引發的問題。在建筑施工單位經營活動中,多會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合同文件,如建筑施工合同、材料采購合同、勞務合同等,因此,對合同進行規范化管理非常重要。然而,“營改增”稅制的實施,合同的不規范,直接威脅了建筑企業相關權益,企業稅務籌劃陷入被動,導致企業稅負增加。其二,上游原材料供應商違規操作。在建筑企業中,原材料購買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已經成為企業“營改增”稅制實施后面臨的主要難題。在施工材料購進時,因材料供應商的參差不齊,必然存在一些供應商開具不合規發票現象,若企業在選擇材料供應商時判斷不準確,或者相關人員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合法合規性判斷不準確,直接導致企業增值稅無法抵扣,使建筑企業稅負增加。由此可見,“營改增”稅制改革本身確實能夠降低賦稅,推動企業發展。然而,因建筑企業自身問題,使得“營改增”的優勢成為劣勢,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對此,加強建筑企業稅制籌劃,使“營改增”稅制真正發揮效用非常重要。
三、“營改增”的建筑企業稅制籌劃
(一)進項稅額的稅收籌劃
自營改增政策在建筑行業實施以來,造成企業稅負不降反增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進項稅額的難以抵扣,因為建筑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建筑工程前期花費成本多是企業自掏腰包,且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3]因此,為有效抵扣進項稅額,企業管理者可在原材料采購時取得專用增值稅發票,進而降低企業成本。另外,因為建筑企業在開展項目工程時,施工材料的來源多是小規模納稅人,企業無法取得專用抵扣票據。因此,為保障在原材料購買環節中達到稅額的抵扣要求,企業應改變材料來源,由原先的小規模納稅人向一般納稅人轉變,降低企業建設成本的花銷,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二)規范會計核算各項工作,增強財務人員的能力
企業的運行,歸根結底是一種資金流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為保障企業穩定且健康的發展,財務管理者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對于企業來講,財務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更是企業財務統籌規劃的重要執行者與管理者,若財務管理人員不具備相應的綜合素養,則很難保障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甚至會出現因財務人員失誤造成的企業財產損失。在對施工企業進行納稅管理的過程中,因增值稅的實行,施工企業各項經濟環節均包含在納稅范圍內,大大增加了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強度與難度,若工作人員自身能力不足,極易造成會計核算工作的失誤,繼而影響增值稅的減負效果。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專用增值稅發票制訂管理方案,降低與增值稅發票息息相關的法律風險,提高企業財務人員水準,做好建筑企業稅收籌劃。
(三)完善建筑行業弊端,做好稅務籌劃基礎建設
在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中,因為企業自身管理模式的簡單粗放,“營改增”稅制改革后,本身為降低稅負而產生的新型稅制,最終卻造成繳納稅不降反增,為企業帶來更重的稅務負擔,影響了建筑企業的發展。對此,為保障企業盡快適應“營改增”這一新型稅制,促進建筑企業快速發展,企業應加強對“營改增”稅制的認知,加強財務部門的管理。首先,面對直接接觸新稅制的財政部門,企業應提高財務部門人員的專業素養,并保障其熟知國家政策,提高對“營改增”稅制法規的了解。其次,建筑行業應加強對財務部門的相關知識培訓,提高財務部門人員對“營改增”稅制各項流程的了解,并準備好“營改增”稅制實施后企業所需的相關設備與工具,避免繳納稅收時手忙腳亂,甚至造成計算失誤現象,避免企業資金損失,使新政策帶來反效果,為企業的稅收籌劃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語
2016年5月,“營改增”稅制已經在建筑行業全面實施,建筑行業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并且,新稅制的施行對建筑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營改增”稅制是我國建筑行業中重要的稅制改革,若其真正發揮效用,能夠極大地降低企業稅負。然而,因企業合同不規范、選擇的供應商違規操作等問題,直接導致企業稅負不降反增。對此,要加強企業稅制籌劃,加強進項稅額的稅收籌劃,規范會計核算各項工作,增強財務人員能力,完善建筑行業弊端,做好稅務籌劃基礎建設,以此降低企業稅負,推動企業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林雯.淺析建筑企業營改增的應對措施及稅收籌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8):60-61.
[2] 桑培東,張鈺璇.基于“營改增”的建筑企業稅收籌劃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4):15-16.
[3] 孔世華.論“營改增”下建筑企業的稅收籌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228-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