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卿
摘要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性、人文性和實效性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具有內在的緊密聯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建立在針對性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離不開親和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質,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力量統一于行動,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文章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研究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親和力 針對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具有前提性的一個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概述
親和力最早是化學領域的一個概念,特指一種原子與另外一種原子之間的關聯特性,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意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讓教育對象主動趨近、積極悅納、高度認可的一種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離不開一定的實踐要素,同時也是一種整體性的實踐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既體現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特性,也規定著要素特質。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既需要從整體層面予以審視,明確整體要求,也需要從要素層面予以把握,明確要素特質。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性質決定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具有強烈人文色彩的育人的學科,是教育者把黨和國家對年輕一代政治思想、法紀、道德和心理的規范或要求,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教育,使之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的人文養成過程,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者,成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認識,端正其行為方向,培養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和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環節,思想政治教育從其內容和學科性質來看,是一門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學問。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決定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與客體始終是一種處于平等地位的主體際關系,這種主體際關系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角色互動性和平等性,即是說,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不存在著地位的高下和身份的尊卑關系,不能一味地將教育者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宰,將受教育者置身于被動地接受教育的地位。只有始終注重親和力和針對性,才能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訴求,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用內心的真情感去感召受教育者,用最好的教育質量服務受教育者,讓受教育者在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大膽地將自己的疑問和觀點與教育者進行溝通與交流,轉變其被動的受眾地位,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達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受教育者頭腦的目的,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力,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與時代發展同步的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決定
我們正處在一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全面轉型的時期,當今時代,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與此相適應,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已經或者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遷,而市場經濟所遵循的平等交換等法則正逐漸轉變為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內在標準。不斷提高其品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強受教育者對我國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力、認同感、接受度和參與性,激發其提升思想品德修養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其身心愉悅,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具有理想信念、政治覺悟和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從而全面地展現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路徑
(一)要認清思想政治教育對象
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因而,認清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前提。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
(二)要在持續改進中加強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樹人育人的目標是明確的,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由于形勢的變化,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條件也在變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根據已經變化了的形勢以及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而加以改進。正如習近平所要求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近年來,在教育部的主導和支持下,全國各高校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總結出了一批很好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只有始終以人為本,以文化為基座、以情感為紐帶、以精神為指歸、以真理為追求,以真誠的、平等的如沐春風般的親和力散發出正能量、傳播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才能促進教育對象人格完善、思想積極進步,成為具有理想信念、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的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優秀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