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漢
摘要 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社會保險構成了其中的核心和關鍵,社會保險的宗旨與目標就在于提供保障,對于城鄉居民的真實生活需求加以滿足。作為新形勢下的各種類型企業而言,都應當依照現行的流程和規定來繳納社會保險;與此同時,企業社會保險也不能缺少勞動者與企業的密切配合。面對新的形勢,城鄉經濟都在獲得迅速發展,與之相應的企業社保制度也逐步健全。為此對于現階段的企業而言,應當明確社保工作的基本內容及其規定;結合企業社保繳納的現狀,探求改進企業社保工作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 新形勢 企業社會保險 相關工作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動,經過各級政府的支撐和廣大社保工作者的盡力,我國企業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逐漸擴展,社會保險繳費份額更趨合理,“統賬聯系”制度調動了各方積極性等,對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變換公司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社會保險工作的重要意義
社會保險,即我們簡稱的“社保”,是指國家經過立法強制性地建立社保基金,對我國的勞動者在失業或因意外或其他的因素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給予必要的幫助的一種保險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保證項目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保是國家法律強行規定實施的,其具有強制性、互助性及非盈利性的特征。
二、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一些企業和員工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
我國保險工作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與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險工作比較起步較晚。因為我國對保險業的投入不行,宣揚力度不行,致使大家對保險概念缺少認識,使得保險覆蓋面狹窄,受保險的人群較為單一。一些公司領導,特別是不少個別私營業主通常只關心企業的盈余狀況,只管眼前利益,而不注重公司職工的長遠利益,一味地要求職工對企業多做奉獻多創效收,而不談給職工交納有關的社會保險和應有的社會福利。一些職工特別是一線底層的職工,為生活所迫,沒有主人翁意識,不愿意從自個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交納保險,缺少必要的人身和產業安全的觀念,從而使自身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充分維護。
(二)社會保險立法明顯滯后
國內外社會保證發達國家的基本特征都是國家立法,強行實施,合作互濟,各項社會保險也都是由政府依照立法安排和實施。而中國社會保險變革已進行了十幾年,都還沒有一部保險制度的綜合性法令,直到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正式公布實施。《社會保險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保險制度的綜合性法令,其問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聯系,使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權利有了明確的法令保證。它的公布實施,將對公司的勞動用工管理發生廣泛的影響,勢必會加大社會保險方面的宣揚力度、廣度和深度,勞動者社會保險方面的認識也會進一步增強。
三、探求完善措施
(一)切實轉變認識
面對市場化的新形勢,各行業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之相應的市場風險也變得更多。在這其中,員工通常會面對失業風險、疾病威脅以及年老的風險。員工服務于企業,為企業貢獻了自身的力量,因此理應獲得相應的保障。由此可見,建立企業社保機制的宗旨就在于提供保障,進而全面打消員工內心的憂慮與顧慮。作為企業及其管理者,應當致力于轉變自身的認識,真正認識到企業社保對于員工與企業的價值所在。企業只有從根源上轉變了認識,才能妥善應對現階段人才緊缺的新形勢,對于優質人才進行有效的留用。
(二)健全社保工作的機制
企業開展全方位的社保工作,這個過程不能欠缺必要的機制。作為現階段的企業而言,應當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來推行企業社保工作,在此前提下服務于社保工作水準的全面提高。例如:企業有必要設立專門性的社保負責部門,指派專職人員用來負責社保事項。對于現行的社保服務流程有必要加以全面規范,依照現行規定來辦理各項社保手續。企業只有健全了社保工作的有關流程,才能提升社保工作本身的透明程度,進而為職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三)構建優良的氛圍
企業為了構建優良的社保工作氛圍,應當致力于拓寬社保宣傳面,對于現階段的社保機制加以全面宣傳。進入市場化的新時期,各行業的企業都將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企業只有致力于履行社保義務并且提升社保繳納的綜合能力,那么才能擁有充足的人才資源作為保障。從本質上講,企業社保工作應當具備政策性與專門性的基本特征,對此有必要構建日常的宣傳機制,確保管理者及其員工都能接受企業社保的重要價值。
四、結語
綜上,社會保險制度是中國市場經濟變革過程中民生保證的一項系統工程。隨著中國社會保證體系的逐步建成并全面推廣,社保的覆蓋規模越來越廣泛,繳費份額也更趨于合理,將來社保制度要不斷習慣我國改革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不斷進行變革立異,實現社保工作的更加完善與老練,切實為我國廣闊的勞動者提供根本性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