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義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導學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0—0112—01
所謂問題導學其實是指教師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認清問題導學法的重要性,同時還要精心設計課堂的關鍵環節,設置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問題。那么,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問題導學法呢?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的注意事項
1. 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量身定做一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
2. 所設計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最好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讓全體學生能夠參與進來。實踐證明,只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數學課堂中,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提高全體學生數學整體水平的目的。
4. 在布置課后練習時,除了布置一些基礎性練習,還應該布置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具有思考意義的練習。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的策略
1. 設計得當的問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但是很多時候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就需要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下足功夫。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定要得當,不能超出教材范圍,也不能超出大部分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夠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相關內容時,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在草稿紙上畫一個三角形△ABC,然后再拿出一張紙同樣畫出另一個三角形△DEF,要求BC=EF,∠B=∠E,∠C=∠F,并讓學生討論△ABC和△DEF是否能夠重合?教師先引導學生畫圖,再用電腦演示,讓學生學會對比,并且思考兩個三角形是否能夠重合。實踐證明,只有教師設計出得當的問題時,學生才能夠得到啟發,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 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教師要想運用好問題導學法,就要把怎樣通過引導讓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先對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問題,就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對要學的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跟之前提到的問題結合起來,并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然后進一步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3. 提高課堂提問效率。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好課堂提問的內容,使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對七年級“平面直角坐標系”進行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具體的圖像,讓學生進行觀察,通過觀察提出一些問題。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法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輕松學習數學知識。
4. 設計適宜的練習題目。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些鞏固練習。筆者認為,教師要布置一些跟教學知識點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進而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經過分析學生的解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然后針對學生沒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進行詳細講解,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5. 實施分層教學。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是不同的,這就導致學生之間出現明顯的差異性。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差異,用統一的標準對學生“一刀切”,必定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實施分層教學至關重要。當然,分層教學并不是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而是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進而促進全班學生的進步。要強調的是: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習好的學生,也要把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放在重點。所以,在課堂上要找好問題的切入點,不同學生不同要求。
總之,問題導學法是切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課堂問題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在問題探究階段,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可以經過自主思考探索出正確結論。
編輯:謝穎麗